一、关于竹的古诗
1、苏轼的表兄文与可就是因为画竹子而闻名天下,相传他画的竹栩栩如生,不需要眼中有竹,因为心中有竹,所谓“胸有成竹”便是如此得来。清朝文学家郑板桥也曾写过一篇关于竹子的诗,被后人久久传颂,如今年年入选课本。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成都小升初名校指典QQ群:309483051
4、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5、职方郎中兼侍御史范公,乃于陕西使院内种竹,新制丛竹诗以至见示,美范公之清雅操,遂为歌以和之。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庭内。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盛暑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乾。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
6、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7、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8、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9、描写的是冬季.五律•和宋贞汉之《山竹》翠润云山碧,寒枝倒映池.劲根钻土浅,瘦骨恨冬迟.见证千秋韵,成全万古诗.洁身思避世,落寞有谁知?描写的是冬季.第二句中一个寒枝可以说明一切.恨冬迟也说明山竹是喜欢冬天的.首句翠润容易引起误解,以为是春天,其实描写的是山竹在冬天不落叶,远远望去,映绿了山峦.
10、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根行辰日斫,笋要上番成。龙化葛陂去,风吹阿阁鸣。草荒三径断,岁晚见交情。
11、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刘道著《湘江秋晓》
1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3、翻译:院子里幽静清凉,清风吹拂,细雨飘洒,只有梅花和翠竹相伴,主人公尽情享受着这种清静,独自品味着这份孤独。
14、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15、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16、借居未定先栽竹,为爱疏声与薄阴。一日暂无能鄙吝,数竿虽少亦萧森。窗间对了添诗料,郭外移来费俸金。自笑明年何处在,虚檐风至且披襟。
17、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陆容《满江红·咏竹》
18、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19、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20、渠江有竹,其色深黄,里人目为金竹。修竹已可爱,况复如黄金。天地与正色,霜雪坚比心。云芝生有节,栗玉种成林。回首渭川远,山间绕翠阴。
二、关于竹的古诗
1、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2、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4、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
5、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6、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7、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8、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0、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1、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12、译文: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
1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李白《古风》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14、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词》
15、谩倚遍河桥,一片凉云吹雨。
16、《新竹》——清代郑燮
17、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18、望涓涓一水,梦到隔花窗户。
19、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2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三、关于竹的古诗小学
1、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2、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3、《竹》——唐代李贺
4、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竹子有着挺拨的身材,穿着青色的衣裳,身体里的空心代表着人的虚心,笔直挺拨的身躯代表着人的正直。当我看着窗外,大风肆虐,两行的树被风吹得是点头哈腰,而竹子却依然笔挺地立着。它并没有像树边的树那样屈服于肆虐的狂风,而是迎着风坚强地站在那里。我被这棵竹子深深地吸引住,它用它那坚强的信念,始终没有向狂风点过头,弯过腰。
7、柳梢残日弄微晴。——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8、当然,竹子在不同人眼里所呈现的姿态也是不一样的。李白眼中的竹,“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杜甫眼中的竹,“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柳宗元眼中的竹,“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李商隐眼中的竹,“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但我们若是细细推敲就会发现,这些诗人看似在咏竹,实际上都在托物言志,诉说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此时,这些竹也是诗人精神世界的象征。
9、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0、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11、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2、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13、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14、寒竹依涧阿,石生何磊磊。滋息因厚地,生成籍元宰,春阳散华景,枝叶被光彩。及兹芳岁阑,使我忧心每。遽悲凛节变,但恐惊尘免。寒奥既宜异,迟暮复焉悔。淇园荫未息,解谷音忧在。君子夙相好,深怀邈云海。竹性谅糜迁,人心惧中改。愿言卒封植,勿使伤樵采。
15、《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16、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17、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18、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19、苏轼喜欢吃肉,人所共知,但他却说:宁可不吃肉,也不能住的地方没竹子。没有肉只会让人消瘦,但没有竹子却令人俗气。瘦了还可以长胖,可俗气却没有办法医治。
20、简析:这两句诗赞美竹子经历风霜不改风姿的品格,竹子历经风霜,依旧没有改变原来的好风姿,温润地如同玉一般。
四、关于竹的古诗大全四句诗
1、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2、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3、琅干数本倚墙阴,新笋均条忽作林。昨日小轩添得境,却烦佳月碎筛金。
4、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带当风挂薜萝。——《池上即事》
5、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6、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7、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8、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9、 此诗写作极有章法,动静结合。前两句形成大的环境氛围和背景;后两句点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造成巨细相衬的艺术效果。同时,景物动静结合,构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环境氛围。诗人又运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观察写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环境之中,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0、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王勃《送卢主簿》
11、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12、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13、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4、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兔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兔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俩相厮守的时宜。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15、野竹野竹绝可爱,汁液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16、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1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8、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19、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20、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五、关于竹的古诗五言绝句
1、(评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2、且留他、素管候冰丝,重相和。——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3、《书舍竹》宋·蔡确窗前翠竹三竿,萧洒风吹满院寒。常在眼前君莫厌,化成龙去见应难。
4、村舍外,古城旁。——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5、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6、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曹组《卜算子兰》
7、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8、竹的色彩是绿色的,但却不显单调,给人以生机。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的正是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
9、山上长满了竹子,每逢春天,竹子发了芽,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远远望去,好像起伏着的大海的波涛。
10、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只恐年深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
11、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12、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3、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14、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15、 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16、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17、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9、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20、翻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六、关于竹的古诗
1、成都小升初名校指典QQ群:104780329
2、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3、《鹧鸪》此诗描绘了鹧鸪的外形和声音,表达游子的凄苦和强烈思归之情。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深得读者好评,作者也因此诗而时誉远播,人称“郑鹧鸪”。
4、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5、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7、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刚刚长出来的新竹,嫩绿的竹子一半还包着竹笋壳,新长的竹枝才刚刚伸出墙外。
8、唐代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9、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10、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咬字体现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更加任:任凭
11、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12、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辛弃疾《念奴娇·赋雨岩》
13、《新竹》——(清)郑板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扩展资料:《新竹》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竹》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借竹自比。前四句摹写竹之形状,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后四句换一种笔法,描写竹子的功用,并寄寓了作者的感慨,抒发了作者的怀抱与希望。全诗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语言含蓄隽永。
14、你说的是这首诗么?好游名山扶一藤,林间忽遇长眉僧,合掌乞画苦寒竹,先生近日无他能,竹中不复画荆棘,荆棘乃竹之盗贼,老来嬾似水牯牛,随意题诗在上头。
15、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
16、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17、郑板桥且让青山出一头,枯枝瘦干未能遒。它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是题一幅画。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上的。
18、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19、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20、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1、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
2、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3、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4、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5、译文: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筏,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6、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7、“成都小升初名校指典”兴致语文工作室
8、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9、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10、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11、此君坚直本天然,岂学妖花艳主轩,筠带轻霜凝不落,干搓圆玉碧无痕。非春长自繁枝叶,有地终须大本根,谁为裁音荐清庙,定胜嘉木就牺樽。
12、《竹石》——清代郑燮
13、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高风亮节,高尚不俗,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它有许许多多的优点,然而,我最欣赏它的坚贞不屈。它那“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的美好品质。它偃而犹起、柔中有刚的高尚品德时时刻刻激励着我!
14、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5、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6、诗的头两句赞扬了竹的不可毁其节的刚正,后二句又指竹勇于同大自然的各种考验相抗,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这首诗不仅是咏竹,更是诗人自身品格的抒发与呐喊。
17、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18、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19、 吕太一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吕太一咏院中丛竹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20、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
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2、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3、《竹》——(唐)诗人李贺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白话译文:映入水中,纹光闪动,当空抽长,绿影增春。晶莹的露珠点缀笋径,苍翠的苔藓满布竹根。剖竹织竹承藉美人香汗,制成渔竿能够钓起锦鳞。为了制作三梁冠,一节竹子也被奉敬给王孙。
4、古代的咏物诗花样繁多,其中经典也不在少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同被列入“岁寒三友”以及“四君子”的竹子。古代人喜欢借物喻人,通过植物自身的一些特征来赞颂某人的优秀品质,例如兰花,梅花等等。至于竹子自然也是文人赞颂的对象之一。
5、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6、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