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洞庭湖的诗句
1、夕阳挽着乡音和光阴一起倾斜乡愁绕来绕去每一分每一秒都泥沙俱下思念如一尾锦鲤和着别在脑海的宝塔每一个倒影都灿若繁星也许波涛掩护着在他乡的每一个回望在每一个黎明和每一个黄昏潮起潮落渐渐沸腾了故乡
2、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即湖面,湖面没有风,远看去犹如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镜未磨”三个字形象、贴切地表现了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如若是狂风呼啸的湖面,便没有了首句中“两相和”的意境了。
3、不知过了多少年巴陵城的坡度还是向洞庭湖倾斜候鸟的羽毛扇动老屋的灰尘吸允了滋润湖水的花絮人们倾注,求绝网放生挽留洞庭湖的碧波荡漾还没出生正在酝酿的青春洞庭南路的余辉未尽时刻衬托古董的效应古街,凭票入场大型载重车不许入内新人,凭票入场手握乾隆的手笔吕洞宾,凭票入场三醉岳阳人不识的风采新街,凭票入场朗吟飞过洞庭湖的神韵牵手慈氏塔贴近岳阳楼的心脏,心里的碧波正在荡漾
4、文赋有《岳阳楼记》,诗词更是数不胜数,今天咱们就来欣赏几首写在洞庭湖和岳阳楼的经典唐诗,第一首便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唯有扎根灵魂的塔不可连根拔起
6、诗人刘禹锡这次来观赏洞庭湖的风光,正是在一个清秋月夜,而且是风平浪静的时候。秋夜是最明朗的,秋月是最皎洁的,秋水是最平静的,所以此时呈现在刘禹锡眼前的洞庭湖风光,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湖光月色了。
7、可在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慈怀读书、十点读书、老牛铺子等选购
8、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9、我们在感叹自然风光的美好时,也不得不感叹诗人高妙的艺术手法,更感叹于诗句表现出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情思与韵致。
10、这5首写洞庭湖的唐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呢?又或者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洞庭湖的诗词佳句?不妨留言一同欣赏!
11、洞庭湖的潋滟的波澜和壮丽的景色、恢宏的气势与浪漫的柔情激发起诗人们的无限情思,他们抑或泛舟洞庭,抑或登上岳阳楼鸟瞰洞庭,抑或抒发他们的诗人情怀。
12、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13、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朦胧、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用词也极精到。
14、诗中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写澄彻空明的洞庭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表现出千里洞庭湖在月光下水天一色,风平浪静的朦胧之美。
15、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淼茫,南天无云。秋日橘红橘红的,落向西面远方的长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处可以吊慰湘君?
16、历史上的洞庭湖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因为现代的围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由最大时的6000平方千米左右,骤减到1983年的2625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洞庭湖被鄱阳湖超过而成为第二大淡水湖。近年来,为了加强洞庭湖泊区域的保护,实行退耕还湖政策。现在天然湖泊面积2625平方千米,蓄洪堤垸和单退堤垸高水还湖扩大湖泊面积1343平方千米,总共3968平方千米。
17、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18、《木楼梨花》是一家集诗文、书画、摄影、评论等文艺作品为一体的网络微刊:设想一下,穿越到那个时光,看惯都市的烟花乱,突然素白的面,轻薄的裳,你站在村庄对面的山腰,当你手中的单反拉长镜头,拍到的必是一幅民俗风景画,这幅画没有桃花的妖,更不是牡丹的艳,恰是梨花白!
19、第二句中,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此时的洞庭湖远远望去犹如一面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一样。
2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开篇两句是说,秋夜的明月清辉洒在澄净的洞庭湖面上,湖面平静无风,犹如一面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
二、洞庭湖的诗句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
2、~~~~~~~~~~~~~~~~
3、(编者按)一览家乡斑斓色,诗人雅兴扑面来。最近,沅江作家协会诗歌创作部(筹)发起了“镇江塔”同题诗展示活动,得到作协会员们的积极响应,征集到一批质量上乘的诗作。为着力推进本土文学创作,打造环洞庭湖文化品牌,我们特将之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4、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5、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6、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泰山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洞庭湖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黄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除夕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元宵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七夕流水聆听相思语,折柳相送待七夕中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滋养浩瀚的子民碧波唤醒禅心朝阳升起身形亦如锦鲤跃跃欲试似跃龙门之三洞庭牌电视机世界上只一台戏曲唱得生动极致的美只因他有一根好天线
8、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将画面集中在君山之上,月光之下,君山青翠、湖水清澈如同一个一盘,而君山就像一颗雕刻玲珑剔透的青螺,山水浑然一体,仿佛一间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想象奇特,别出心裁地把洞庭湖山水美景勾勒而出,一诗出便犹如画卷,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9、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听说君山古时候本无。原是昆仑山顶一块石,飓风吹来落入洞庭湖。
10、而后三句并非实写,但如此景色让诗人心生顺流上天的愿望,反而更衬托出月下湖景之美。后两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奇思妙想,洞庭湖中月影之美,让诗人都放弃了顺流上天的愿望,已经可谓高妙绝伦!
11、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12、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的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是他的代表作。著有《刘梦得文集》。
13、东屯沧海阔,南让洞庭宽。——刘禹锡《句》
14、“和”字也将洞庭湖自然风光的美极尽可能地展现出来,天空中的月面和洞庭湖之间有着遥远的空间和距离,但是月光将两者勾连在一起。
15、前两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开篇境界就极大,把洞庭湖写得极开朗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紧接着一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洞庭湖水丰厚的蓄积和湖波的澎湃动荡,仿佛整个岳阳城都匍匐在洞庭湖浩渺波涛之下,声势之壮大、气势之磅礴,如同从诗句中扑面而来,令人为之侧目!
16、一身手工制作的衣裳从大清的秋天穿到今朝用一种孤独的姿势,在水里一站就是两百多年我不禁想问镇江塔,你站在那里干什么?谁会相信,你真的镇住了什么妖魔?——但是只要一想起你的名字,想起你的处境我就会心如止水你沐浴了日月精华的身躯即使在浊浪排空的暗夜也会散发出祥光照耀我今世来生的思想远离尘世的演嚣你选择了神灵该住的地方云卷云舒你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一护佑子民七级浮屠九重青天八百里沧海桑田我想,天地之间,再没有一种爱像镇江塔的情怀一样地久天长
17、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18、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所描绘的与李白《游洞庭五首·其二》一样,也是秋夜月色下的洞庭湖之景。李白的诗句写景浓缩,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并结合自己的奇思妙想来衬托出洞庭月色之美,而刘禹锡这首诗则如工笔作画,描绘出一幅细腻的洞庭月下山水图。
19、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20、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三、洞庭湖的诗句孟浩然
1、一座塔,立于河中,可以镇水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3、这座八方八角的七级浮屠啊你屹立中流两百多年多少妖魔鬼怪因为你的存在远远地驯伏于荒洲之中
4、谁说你拔地而起,是为了镇江一群石头,相互踏着肩膀被大水追逐着生长智者之塔,亲水三百年时光一百年享受坚硬的孤独,听风一百年于风化中沉默,听浪另外一百年单身修炼成一袋旱烟在每一个大湖风骚的夏天惆怅
5、《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6、——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7、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8、杜甫的《登岳阳楼》乃是思亲忧国之作,始终对洞庭湖的描绘仅有一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先写湖东与湖南的吴楚地势如裂,后写天地日月浮动在湖水上,意境壮阔,气势极大,相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毫不逊色。而且从整首诗而言,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杜甫的《登岳阳楼》浑然一体,由洞庭之景起兴到思亲忧国之情,深沉博大,更胜一筹。
9、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0、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1、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12、向塔身之上被落日点亮的斑驳致敬
13、对一座塔的顶礼膜拜,以至有了哀悼的气息
1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5、十月的时候冷锋极盛大,北风的吹拂完全没停休。在这苍茫的洞庭湖岸边,你我相傍分别系着小舟。此时雾雨晦暗争着落下,湖面波涛怒击如同对投。小舟四周的鸡犬难鸣吠,你我船上的粮绝无处谋。想要移步也不能成功啊,险像好似被阻碍着山丘。
16、谁的记忆遗落湖畔谁的影子寂寞惆怅我愿逆流而上轻抚你的脸庞掬一缕清波拭去你的忧伤瑟瑟心弦轻轻拨响不再彷徨不再流浪请你为我点燃一盏守候的烛光
17、翻译:铲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让湘水畅快地四处流淌。这浩瀚的湖水像是无尽的美酒,让我们开怀畅饮,醉倒在这洞庭秋色中。
18、(大诗兄说)俗话说得好:春洞庭不如秋洞庭,昼洞庭不如夜洞庭——这句俗话是大诗兄原创的。大家都来洞庭湖,李杜文章在前头,刘禹锡,只恨自己晚生了很多年,这压力山大啊。
19、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湖盆周长为80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
20、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四、岳阳楼和洞庭湖的诗句
1、美好的事物并不遥远,只要用心去感受,总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因为洞庭湖就在诗人身边。诗人俯仰湖光秋月,远眺洞庭山水,这秋天的夜晚是有多美啊。
2、高高的耸立只为抓住余晖的尾巴给这片人间留住更多的阳光风平浪静中思想如何力挽狂澜保渔船安康护苍生周全湖边的苇叶黄了又黄岁月轮转世事无常人间年年春在人生太过匆忙亘古的喟叹婉转悠长在塔顶回荡莫辜负风和日丽美好韶光
3、尤其是洞庭湖上空的月色,以一种明净、清澄的美、一种清莹、透明的美呈现在诗人的眼中。这首诗将洞庭湖与秋月描写得极具想象力,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妙想,并在众多描写洞庭湖的诗歌中脱颖而出。
4、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7、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贾岛《赴南巴留别苏台知己》
8、赞赏是对写作的有力支持,谢谢!
9、小朋友,快来找找洞庭湖在地图的哪儿?
10、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1、洞庭湖滨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在西洞庭湖与长江的接界处——城陵矶,有一块名为三江口的地方。从此处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伟壮观。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
12、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13、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14、《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说。
15、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16、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17、翻译: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18、花的故乡文/四毛招蜂引蝶我不是花不是生长在花的季节寥寥无几的蜂盘旋在空中招蜂引蝶的花不是蜂的故乡来过的都是私奔没有感情基础的土壤打扰了蜂王的心招蜂引蝶的蜜不是天然之作来去几个回合酝酿在风中只甜不蜜的造化谈何纯朴又可歌可敬我愿在土生土长的阳光里还愿蝶恋花的故乡
19、这首诗本是首干谒诗,孟浩然的本意是借洞庭湖之景起兴,引出自己临渊羡鱼之叹,表达希望张丞相援引自己进入仕途的政治愿望。但此诗的亮点却全然集中在前四句对洞庭湖壮丽景观的描绘上。
2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五、洞庭湖的诗句刘禹锡
1、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2、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3、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合作伙伴)中力读书会
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7、诗人以这样的情怀去描摹洞庭湖,将人与自然风光的关系表现得默契和谐,也将生活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8、之一洞庭渔舟想用白帆划出自己的疆域唯有一枚印章从未揭开宣读谁的主权之二我不得不把它栓在长长的水带上让白鲟背负着它让黑鹳照看着它让天鹅守望着它……等着一条江走到了句子的尽头然后支起一支笔滔滔不绝地从湖心涌出一段传说之三湖底的瘾君子你那杆烟枪点了两百年烧了两百年还有三十五年是否在修补过滤嘴和你残缺的门牙
9、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10、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游洞庭湖五首》是李白来到洞庭湖之后所写的一首组诗,其中一共有五首,今天我们说赏析的是第二首。仔细通读这首古诗,我们就会发现这首古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非常亮眼。
11、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李白寄情洞庭湖时写名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杜甫登上岳阳楼眺望洞庭湖时写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千古名句。
12、肆水无羁举一柄石剑刺往江底轰然溅落长天那枚南湖晓月看满目火花四起浪平江已镇洒一湖碎碎的月的残屑随波千古星移
1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4、比如他笔下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如他笔下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都是精彩之语。而李白来到了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更写出了水天一色的美景,让我们心生向往。
15、国庆小长假就要到了,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旅游的高峰期,相信有不少同学也会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游玩。古人虽不像我们今天一样有国庆小长假,但与我们相同的是,他们一样热爱美丽的山水风光。
16、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17、之一一双泥脚杆子在洞庭湖这个盆子里濯洗了很多日子还泥迹斑斑吗其实早霞唤你醒来去走八百里的路程不知你答应没有只是在笑笑声从门洞传出直抵湖岸之二拾级登临有一只蝙蝠已经作古在你的怀中用干枯的粪便堆砌坟墓无数的蝙蝠吱吱哀歌有罡风吹过你也为它的光荣而哽咽你鸟们百年的驿站在水世界招手把那轮秋月拿过来贴在石壁上清晰不改的许诺——日子不会折翅
18、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短信搜索本类...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9、又到春天向湖洲播撒子孙抽笋,发芽绿了洞庭湖民们蘸着风水吃蘸着河鱼吃蘸着妖魔鬼怪吃吃完了大步流星地走避霾避邪避疫但不避孕老人们常说镇江塔是最老的芦笋早已硬化为花岗岩柔软的只有根游子们忆得每一个湖洲都系着这沧桑的根
20、从大湖深处伸出一支硬笔写四季景色潮落潮涨写风云变幻旱涝洪荒写鸟舞长空鱼翔浅底写江湖魔怪黎民沧桑蘸湖光山色洞庭风水铺开八百里纸张酝酿百年只写一首主题诗——镇江塔,她在水的中央
六、洞庭湖的诗句
1、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孟浩然《经七里滩》
2、诗人刘禹锡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就写到了君山。前文提到,寄情洞庭山水,描写洞庭湖风光的诗作不在少数。
3、洞庭湖的湖光就如同是银盘表面的光华,银光闪闪。细读这一句,将洞庭湖湖面比作白银盘,不管是两者的柔和程度还是两者的光华,都是那样的贴切。
4、还记得那句“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吗?对,他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洞庭湖写下的,那平静的洞庭湖面,明净、澄澈的洞庭秋月,湖中的君山,都给诗人刘禹锡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印象,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望洞庭》:
5、湖南省北部,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登岳阳市岳阳楼俯瞰洞庭湖,可饱览“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胜景。
6、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7、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请采纳。
8、诗人飞驰想象,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山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9、最后一首极美的洞庭湖诗作是诗豪刘禹锡的《望洞庭》:
10、向斑驳石头下每一块布满青苔的骨骼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羡渔情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景色八月洞庭湖水涨与堤岸平茫茫片仿佛连接际真太空蒸发云气笼罩着云梦泽波浪快要撼岳阳城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想要渡(承明写洞庭湖实则暗指山入仕)却没船舵桨坐观垂钓者徒羡渔情静静坐观些垂钓我却毫办能临渊羡渔
12、所以刘禹锡如何巧妙地避开前人用过的体裁和语言,如何别出心裁地展现洞庭湖的风光,就很考验诗人的才情展现和艺术体现了。
13、答:描写洞庭湖的古诗句
14、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一起在诗人优美的诗句中去体会洞庭之美,感受不一样的湖光秋色。
15、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16、上海浦东新区一心公益发展中心
17、诗人刘禹锡用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来比喻洞庭湖的湖面,是说洞庭湖风平浪静,安宁温柔,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用来形容月夜下的湖光,真是恰如其分。
18、因为洞庭湖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所以湖光和秋月才能交相融合、交相辉映。试想一下,如果洞庭湖湖面上风不平、浪不静,那么湖光与秋月也就不会呈现出安宁温柔的朦胧美了,也就不再是两相和的景象了。
1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读书节目主持人、阅读推广人贺超叔叔配音并推荐
20、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莫辨荆吴地,唯余水共天。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湖连。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1、第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君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且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因为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淡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2、刘禹锡感叹道:“啊,这好像一面未经打磨的大镜子啊!”他越看越开心,趁着月色映照,睁大双眼朝远处望去。
3、看看你的样子如同朋友圈里朋友站立的样子仅此而已就好
4、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杜甫《宿青草湖》
5、诗人置身于湖光与秋月之中,他体验着洞庭湖自然风光的美好。诗人有一双发现美、寻找美、欣赏美的眼睛,在这远离城市喧嚣的洞庭湖畔,在平静、和美的湖光与秋月下,诗人在用心感受自然的美好、自然的力量。
6、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李商隐《木兰花》
7、“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诗人把“洞庭”和“月色”融为一体,甚至要把洞庭湖上的一叶扁舟行驶到“白云边”“买酒”,充分的发挥出了诗人的想象力。试想一下那是一幅多么绝妙的图景啊!湖光潋滟,水波荡漾,和天边的月色完美融合,再加上是人的想象。更展开了一幅非常精彩的画卷。
8、现在清谈虽可驱散饿感,平生梦想却是来之无由。左右的男女们都在喧哗,有的还因饥饿哭声啾啾。想到如非那北归的吸引,怎会羁留此地忍受忧愁。但看着天上云外的白日,射出的寒光却自在悠悠。若此刻暂能停雨见晴天,这就已是我无上的祈求。
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就像白银打磨出来的盘子一样。
10、我们通过阅读古典诗词,很容易发现不同的诗人对于不同的景色是有着不同的感悟的。就像苏轼最喜欢在西湖边写景抒情,在杜甫的唐诗当中多有长江的意象一样,李白对于祖国的壮丽山河也有独特的思考和品鉴。
11、在秋月皎洁、秋空明净的夜晚,洞庭湖以唯美的、浪漫的迷人身姿呈现在诗人眼前,这让诗人得到了美好的身心体验。
12、岳阳楼上饮酒、赏月。湖中的鱼虾螃蟹,正是肥大鲜嫩的时候,装在光滑细致的白瓷盘里,赏心悦目,令人食指大动。转头远眺月光下的湖面,也正像一个大银盘;远处湖中的君山岛,依稀见得林木苍翠,好似洞庭湖中特产的青螺。
1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4、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15、是的,所有的声音都在降服自己
16、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17、一座塔,倒塌了可以重建
18、如果说第一句是对湖光与秋月的简单勾勒的话,那么第二句则是对湖光与秋月的浓墨重彩的渲染,这种渲染将湖光与秋月交相融合的诗意完美地升华了。
19、镇江塔立在中心一到春天就搬运大把的芽苞铺满洞庭搬运大片的浪花翩跹春风搬运大号的木排送走黄昏仿佛三千个睡眠凝聚的能量化成巨人是谁?让他习了盘古的武功站着没动却导演了洞庭的风云之二
20、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1、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2、诗人用其丰富的想象,将秋月之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尤其“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湖中的青山比喻成青螺,把湖面比喻成银盘,一白一青,色彩梦幻。如此举重若轻,淡然雅致,这一绝妙雅致的比喻不仅体现了诗人无穷的想象与情思,也体现出了他旷达不凡的气度。
3、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旷远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虽没有气吞山河的气魄,没有海纳百川的抱负,但是极富有浪漫的文采,那种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就表露无遗了。
4、《望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诗句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5、第四句中,“遥看”二字一转折,诗人的视线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中抽出,以更广阔的视角看被山围在中间的洞庭,在皓月银辉之下,愈发显得山色青翠,山水浑然一体,远远看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6、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7、闲补一笔,君山古称湘山、洞庭山,是洞庭湖中心的一座小岛,君山因洞庭湖得名。传说尧的女儿湘君曾在此处游过,后来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曾在此地追寻舜的足迹。屈原在《九歌》中称娥皇、女英为湘君和湘夫人,所以后来人们便将这座小岛改名为君山。这也是有关洞庭湖厚重人文印记的一个美好而浪漫的故事。
8、之四洞庭湖没有缝隙只有一张大嘴大嘴吃四方我们给他烹饪美味佳肴爷爷还给他一根吸管吸取琼浆和玉露
9、没有一条河能流走日月没有一只船能载走江山没有一个日子山河依旧没有一片家园不改容颜没有一个渡口历尽苦难没有一次停留可称彼岸没有一个人能放下眷恋没有一种爱能逃避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