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蝉的诗句和成语有哪些(138句文案)

2024-03-26 10:22:14 59 0

一、有关蝉的诗句

1、孤馆宿漳浦,扁舟离洞庭。

2、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蝉(宋)梅尧臣柳上一声蝉,沙头千里船。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出自南朝·梁·王籍《人若耶溪》。这两句大意是:听到蝉和鸟的鸣叫声,山林之中反而显得更加幽静。这两句诗很有名,是以动写静的著名例句,其中蕴含着辩证的思想。为仕么有“蝉噪”和“鸟鸣”,山林中反而显得更加幽静呢?这是与人声嘈杂的闹市相对而言的。正因为这里没有闹市中的人声嘈杂,所以蝉噪和鸟鸣之声才会分明可闻。由于这种反衬手法运用得入情入理,因而常受到后人的赞赏和借鉴。

4、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宋)苏轼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

5、蝉作者:虞世南垂蕊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6、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知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也是常见的创作题材和意象之一。它可以是儿童童趣的体现;又因其“居高枝鸣叫,饮露水生存”的习性,也可以是作者喻其高洁,借以自况……

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8、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

9、蝉(唐代李商隐诗作)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

10、蝉在白露到来之时,必死无疑,生面周期极其短暂,弹指一挥间便由生向死。诗人忽然回首,才知岁月早已经蹉跎而过,生命终将匆匆而逝,仿佛眨眼之间便是一生,这给人尤可奈何的伤悲之感。

11、夏至初丹,喜有蝉催,向遍桂洲。——屈大均《沁园春·荔枝》

12、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

13、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14、回想以前还在东宫任职时,总是在槐花树下听蝉鸣。

15、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16、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7、1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咏蝉 / 在狱咏蝉》唐代:骆宾王(释义)秋天里寒蝉叫个不停,被囚的人思乡愁情深。

18、2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宋代:晏殊

19、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20、“半柳斜阳半柳阴,一蝉飞去一蝉吟”出自宋·杨万里《秋暑》。这两句大意是:在斜阳的照射下,柳树一面明亮,一面阴暗,一只蝉鸣声乍断,倏然飞去,另一只蝉鸣声又起。诗句一写柳树,一写鸣蝉。写柳则斜阳映照,半明半阴,色泽层次分明;写蝉则一去一留,一断一吟,有形有声。诗人善于捕捉一刹那间的生活景象,展示出自然的情趣。

二、有关蝉的诗句和成语有哪些

1、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白居易《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2、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3、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4、①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5、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6、(释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

7、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8、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9、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10、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11、“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见唐•韩愈《荐士》。齐、梁、陈:指南朝的齐、梁、陈三代。隋:隋代。众作:指齐梁陈隋时代诗人们众多的诗作。蝉噪:知了嘈杂的鸣叫。这两句大意是:齐梁及陈隋时代的众多诗作,就像夏天知了嘈杂纷乱的鸣声。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齐梁时代,开始特别重视形式美,讲究声律,注重对仗,堆砌辞藻,雕琢字句,内容则空洞贫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陈、隋乃至初唐,后世斥之为“六朝浮艳诗风”、“形式主义逆流”。韩愈在这里把那些诗作比作“蝉噪”,认为成就低下,一无所取,表达了他鲜明的批判态度。可供批评六朝诗歌时引用。

12、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3、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14、2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宋代:晏殊 (释义)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停留片刻后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

15、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物趣时时改,人情忽忽迁。

17、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8、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19、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20、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三、有关蝉的诗句和成语

1、离别之酒请不要推辞,让我们开怀畅饮。入朝为官就像靠近玉炉中的熏香让人心中欢畅,只是至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欢聚一堂。

2、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3、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其中,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

4、相思蝉几处,偶坐蝶成群。——贾岛《寄贺兰朋吉》

5、(释义)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6、阅读是种品味分享是种美德

7、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宋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8、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白话释义: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10、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11、《入若耶溪》(作者)王籍(朝代)南北朝

12、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13、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14、每天一首古诗(193)|《辛夷坞》

15、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16、白发生头速,青云入手迟。

17、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关于蝉的古诗有很多,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最为著名:蝉唐代: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唐代: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六月三日夜闻蝉唐代:白居易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赋得蝉南北朝:褚沄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繁吟如故尽,长韵还相续。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咏蝉/在狱咏蝉》唐代:骆宾王

18、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19、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上阶来斗雀,移树去惊蝉。——陆龟蒙《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

20、(释义)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

四、有关蝉的诗句古诗大全

1、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2、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

3、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4、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5、如果背过了,请在下方留言,给自己和孩子一份激励!

6、“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见清·袁枚《所见》。这两句大意是:心里想捉住那树上鸣叫的知了,忽然闭嘴屏息,悄悄地站立起来。《所见》写一牧童骑在牛背上,信口唱着歌经过一片树林,知了的叫声立即诱发出牧童“意欲捕”的念头。为了不致惊飞知了,他立即停住歌声,跳下牛背,闭口静立,准备蹑手蹑脚地走近那可爱的小动物。两句诗把一个天真机灵的小牧童的心理状态,以及他捕知了时专注、神秘的神情、动作,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善于捕捉饶有情趣的生活场面,并且能惟妙惟肖地把它描写出来,很值得学习。

7、这是一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以描写蝉为出发点,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

8、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9、蝉声将月短,草色与秋长。——陈陶《句》

10、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白居易《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尚书》

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晨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12、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3、“新课标大语文”用心做教育

14、丛篁间之。思而不见,如渴如饥。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15、(1)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16、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武元衡《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

17、暂默斜阳雨,重吟远岸烟。

18、感新犹感旧,更复几多年。闻蝉(宋)宋祁秋风日夕惊,庭树喝蝉声。

19、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20、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五、有关蝉的诗句 古诗

1、临风听暮蝉凭雨思朝阳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望采纳,谢谢!

2、每天一首古诗(184)|《宿甘露寺僧舍》

3、千重烟树蝉声翠,薄暮晴岚鸟语霞。——老舍《咏黄山》

4、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5、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6、衰意先鶗鴃,繁音伴沸羹。

7、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8、(释义)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停留片刻后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

9、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蝉(唐)张乔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

10、在诗人虞世南的眼里,蝉甚至是值得赞颂的,他写下《蝉》这首诗,用蝉来表达自己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1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2、审校:周敏璐付婷婷/美编:马云

13、常见的有关蝉的诗句:《蝉》唐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王沂孙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14、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15、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早蝉白居易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六月三日夜闻蝉白居易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闻新蝉赠刘二十八白居易

16、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鸟应悲蜀帝,蝉是怨齐王。——李商隐《韩翃舍人即事》

17、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蝉(唐)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18、翻译: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19、猿啼三峡雨,蝉报两京秋。——元稹《酬许五康佐》

20、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六、有关蝉的诗句

1、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本诗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成功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2、蝉这一叫让我忽觉自己鬓角已白,也回不去以前的家了。

3、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4、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5、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6、此诗中起首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抓住蝉的生命规律,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未写离别,就让人深感“凄凄惨惨戚戚”的伤感。“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7、每天一首古诗(189)|《送友人》

8、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

9、.....................

10、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马戴《送僧归金山寺》

1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联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

12、10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唐代:许浑

13、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晏殊宋)

14、每天一首古诗(188)|《小池》

15、农历六月初七的时候,江边树上的蝉开始鸣叫了。

16、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7、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8、年年当此际,那免鬓凋零。

19、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20、袅袅迎来二月天,阡上农夫说丰年.

1、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

2、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3、《蝉赋》(东汉·曹植)(节选)

4、(释义)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

5、蝉作者:虞世南垂蕊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6、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戴圣《礼记》

7、可是那些树呢,依旧碧绿青翠,任凭蝉叫得如何凄苦动人,也是无动于衷,真是无情啊!

8、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9、蝉正是因为它身居高枝之上,才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声音依然能传的远。

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1、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12、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13、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4、《蝉》唐代:李商隐

15、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16、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司空曙《和王卿立秋即事》

17、唯有河边衰柳树,蝉声相送到扬州。——朱放《乱后经淮阴岸》

18、②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