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山的诗
1、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2、从军而去,直到离皇城万里去远征。想那汉宣帝渭桥见匈奴单于而和好罢战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战不能的将军们还将何处寻求征战以邀功名呢?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回望故土云雾里,雪峰余脉曰南山。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7、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8、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9、战事绵绵似天涯般没有穷尽,战场距蓟门(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遥。
10、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 · 刘禹锡《望洞庭》
11、白话文意思: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12、乐平处于赣东北丘陵山地向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乐安河自东向西流经其境,水系四通八达,丘陵平原交错,优美的江南自然地理风貌,鬼斧神工般造就了乐平的秀美山川。千百年来,面对乐平雄秀之青山,幽奇之绿水,其胜境,其风光、其美景,令历代乐平人流连忘返,让许多迁客骚人写下情趣相谐、脍炙人口的佳作诗篇。今天的乐平,神奇的自然景观,秀美的山川胜境,得到了乐平人民的自觉保护、合理利用,并依靠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进行了新的开发、新的建设,天地造化而成的绿色生态景色,丰富的“古”色人文景观、宝贵的“红”色革命景点,相映媲美、相互交融。尤其是千年花靥古镇,焕发秀美新姿,更新更美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点缀着当代乐平的江山胜境。
13、独领山城睨喧哗,默吐日出饮朝霞。
14、白话文意思: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15、李白和杜甫之间有一段公案。
16、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17、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别东林寺僧》
18、最好笑的是,后晋刘昫等再撰写《旧唐书·杜甫传》时候,将李白饭颗山嘲杜甫之事,写进史书。如此谬误,实属不该。
19、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20、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咏史》
二、关于山水的诗
1、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2、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3、《山翥洎灵·乐平》之“诗写的胜景”(4)
4、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5、——三国◎曹操◎《观沧海》
6、但是李白在此时能遇见杜甫么?不可能。
7、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8、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9、先来说一说“杜考功”。考功乃是官职名,属于吏部,掌官吏考课之事。但是考察杜甫年谱,杜甫从未担任过考功一职。而在《李白全集》中,李白也从未给担任任何考功职位的人写过诗。
10、康山南面隔十里平川大畈,与临江欲腾的翥山相望,西接形如伏狮的登高山麓,南北走向,长400米,宽270米,主峰海拔2米,既偏僻幽静,又视野开阔。又因在县城之东亦称东山,东山与登高山对峙,正如王云涣诗言“并峙横苍翠”,是乐平城东的两大登高胜地。
1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2、——近◎毛泽东◎《沁园春·雪》
13、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1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6、居高尽望儒林镇,碉堡山岩媲门牙。
17、马鞍山后沉江渡,一样黄昏满人间。
1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1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关于山的诗配画
1、不尽雄溪碧罗曲,巫水玉岩隐苗家。
2、凭高处,见云嘘岩腹,鼓舞风雷。
3、这就出现了更大的问题了。因为李白在长安期间,不可能遇见杜甫。
4、变幻莫测的风云气象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这样使我的思想波动不定。决定离开变化多端的人境,搬到泰山中生活,恬然无为,延年益寿,安享天命。
5、这就是李白和杜甫交往的大概经过,他们在洛阳相遇,在梁宋山东一带漫游,然后就各自分手,期间没有去过长安,也就不可能写饭颗山相见的诗句了。
6、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7、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8、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9、——唐◎柳宗元◎《江雪》
10、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11、先来梳理一下此诗的来龙去脉。
12、临水相照忆飞花,猛士自威狮子崖。
1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4、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7、在这个春天有一个美好的开端!
1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19、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0、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四、关于山的诗句三年级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
3、后来,唐末五代年间的文人轶事集《唐摭言》也记录了此诗。《唐摭言》的作者是王定保,此书系其暮年整理所作。
4、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
5、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
6、清咸丰十年(1860年)前后,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虽已渐近尾声,但清王朝与太平天国各部的斗争依旧惨烈。此时,清末名臣左宗棠奉命襄办江南军务,在乐平与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展开激战,左宗棠部五千人马被围困在城东康山、登高山一带,几断粮草,后经乐平团练袁闻柝等援运给养获救。
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8、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9、白话文意思: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像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
10、——唐◎王之涣◎《凉州词》
11、野猫山峻夫如何,危危直崖遍细竹。
12、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13、投稿邮箱|sdzyy1958@1com
14、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1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6、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王维的诗词~比较有哲理。《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8、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19、因此,李白此时已经被“赐金放还”,不在长安了,他计划漫游梁宋之时,遇见了杜甫,两人约定一起“拾瑶草”。
20、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五、关于山的诗
1、是这首吗?山兰——郑绍濂幽独处深山,寂寥人不见。荣枯同野草,樵牧时作践。一朝逢雨露,依旧压群芳。花共东风荣,香随流水远。
2、古时人们登上康山,但见山中林木茂密,高大挺拔,峰秀蔚然,苍郁似翠,故谓之“积翠”。这也是古乐平十景之“康山积翠”的由来。不少文人墨客用诗句留下他们登览康山的感受。乾隆时人朱登、汪宏勋等人曾作诗:
3、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4、另外,记载最早的段成式出生在公元803年,距离李白杜甫相见之天宝三四载(公元744,745年)已经六十年左右。时间相隔很久,又是笔记小说,那这种记载有几分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