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
1、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2、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3、死别诚难忍,生离实亦伤。
4、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5、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6、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7、诗词君曰:母亲和子女的关系,从孩子出生之时,就注定别理,往后余生,不过是越走越远,直至,她消失在生命的拐角。舐犊情难报,未尽反哺心,乌鸦尚懂得反哺,可叹那些拒绝奉养母亲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慈乌夜啼报母恩,更显母恩深重子难承。
8、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9、母亲对自己养育之恩都无法报答,报答母爱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此都做不到,人生的其他事情还能托付给他让他追求吗?
10、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孟郊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11、如需用图,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
1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3、孟郊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做官,但是科举太难考了!他考到了46岁,才中了进士。这么多年的考试生涯,苦的不仅是孟郊,也苦了他的妈妈。在孟郊赴京赶考的前一晚,满头白发的妈妈点着油灯熬夜给他缝制衣服。妈妈的眼睛已经看不清了,但还是一针一线地给儿子缝制衣裳,一直缝到天亮……因为妈妈怕孟郊在京城天冷了没有衣服穿。
14、展开全部出自唐·盂郊《游子吟》全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诗大意是: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一走很晚才会回来。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注释: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意恐:担心。寸草:小草,比喻游子。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归:回来,回家。
15、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16、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17、此诗作于杜甫被俘,被迫远离亲人的时期,追忆了战乱分别前儿子宗武聪明乖巧的往事,讲述了因国家战乱有家难回,骨肉亲人分割两地的苦闷,并抒发了对儿子的思念,希望早日团圆的心情。
18、河太宽了很难航行,所以没有过来,不知道你最近是否平安。时常在私底下思念你,暗自流泪,只怕您思念我时流的泪更多!
19、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20、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英文
1、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2、(刊头书法:北京故宫魏殿松)
3、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4、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游子吟》。作品原文: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白话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创作背景:《游子吟》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5、苍天保佑,福寿永绵长!
6、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7、含悲告亲族,惟具死来侵。
8、是不是游子吟儿童歌曲。游子吟演唱:小蓓蕾组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明代名儒邢昉集注的《唐风定》中赏评道: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1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1、日夜心相随,流泪数千行。
12、游子吟孟郊〔唐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注释: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临:将要。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13、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14、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15、本是芙蓉质,精神健且康。
16、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1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出自孟郊《游子吟》。全诗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8、本周,也就是第二期赠书活动,优爸要送给宝贝的书是《一千零一夜》彩绘拼音版!
19、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20、诗词君曰: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每一次读起,无不心起涟漪,此生不负苍天不负地,不负如来不负卿,唯独负了你——深爱我的母亲。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全诗寥寥三十字,虽全无雕饰,然语言清新质朴,情真意切,通过描写临行前慈母一针一线密密地缝缀游子的衣衫这一细节,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作者
1、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2、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3、诗词君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一见面,母亲便怜惜地说我瘦了,连连问我在外面辛不辛苦,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并非一朝而发,当你离家的那一刻,她就开始担忧了。有时,母亲会问:最近有没有长胖呀?或许我们听了还有些许生气,其实这和见面怜瘦是一个道理,在她的心里,瘦,意味着“你最近又不吃早餐了”,“你怎么又熬夜了啊”,“你是不是有太多心事,还是有压力”……在妈妈的心中,你身强体健、开开心心比一切都重要。
4、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
5、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6、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8、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9、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10、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11、此诗的最大特点是用情极深,无论是缠绵悱恻抑或是抑塞愤慨之情,都写得深入沉挚,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其次是语言清切,他善用白描,诗中扫尽浮泛陈旧之词,语语真切,而且一种清新迥拔之气,凌然纸上。
12、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13、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1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5、我们擅长索取,母亲擅长付出,我们擅长告别,母亲擅长等待;这世间最动人的故事之就是一个女孩长成一位母亲。无论到了什么年纪,最扣人心弦的一个词,果真还是“妈妈”,只是从心底叫一叫,也会瞬间哽咽。因为你知,这两个字里有还不完的恩情。
16、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17、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18、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19、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20、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四、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书法
1、游子吟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陈二黑朗读音频
3、是的,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原文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4、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5、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6、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7、唐代诗人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属浙江)人。风骨高岸,一生潦倒,46岁始中进士。诗格奇崛险怪,赋情真挚悃愊,为元和诗坛别开风气的人物。
8、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9、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10、“凯风自南”,母爱就像南方吹来的和煦之风,把酸枣“嫩枝条”吹成“粗枝条”,象征着母亲把子女由幼年抚养到壮年、长大成人。另也重复“有子七人”的诗句,意在突显以养育子女之众多来表现母亲的长年辛劳程度。
11、《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12、世界因母爱而充满温暖与真情,母爱不需要条件,不需要苛求,它是每位母亲内心自然所散发出来的。不管是在苦难中,还是在幸福中,它都无声无息地伴随着你。它不求回报,不求感恩,甚至在你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以前,她已经用自己所有的爱在滋润着你。奋斗时,她默默地为你加油;成功时,她一边祝贺你;失意时,她是有你永远宁静的港湾....
13、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
14、2005年毕业后,降央卓玛参演舞剧《梦幻康巴》,获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声乐表演一等奖。2006年,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会演,获得独唱金奖 。2008年4月发行第一张音乐专辑《这山这水》。2009年1月,发行音乐专辑《金色的呼唤》;同年9月推出专辑《金色的辉煌》;12月发行音乐专辑《东女国》。2010年4月发行音乐专辑《中国之声》。2011年1月发行音乐专辑《金色的诱惑》 。
15、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16、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17、还记得优爸的赠书活动吗?为了鼓励宝贝爱上阅读,优爸每周都会免费赠送一些图书给宝贝哦!
18、慈母像大地,严父配于天。
19、《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20、小朋友们,一定都学过《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可是,妈妈到底好在哪里呢,你们说得出来吗?孟郊就用一首诗表达了妈妈对自己的爱,和自己对妈妈的恩情无以为报的情感。
五、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拼音
1、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2、答案是:唐代作者孟郊的作品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是一首古体诗,是五言古诗,因为吟是古体诗的一种题材,如《白头吟》,《梁父吟》等,除此外还有行(《长歌行》)、引、摇等都是古体诗的体裁。
3、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4、有一种母爱,叫“慈乌夜啼”。
5、孟郊终于在50多岁的时候,贫寒已过中年的他终于谋到了一个微小的官职,他终于有了微薄的俸禄,他立刻想到了要把在老家年迈的母亲接来享几天福。
6、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7、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8、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9、有一种智慧的母爱叫“孟母三迁”,有一种大义的母爱叫“岳母刺字”,有一种坚强的母爱叫“画荻教子”,
10、▷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每日一诗
11、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2、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13、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14、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15、游子身上衣,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它是表达母亲对(子女)的爱。其实,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要留心,我们就能体会到。
16、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17、闻道远行去,怜儿夜卧寒。
1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9、原文及作者: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20、此诗写南北两军在豫章的一场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将军忠勇,力平凶顽。但它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却难以抚平。老母与儿子离别,十分悲痛,呼号不绝,她们远远相送儿子到野间,仍然不愿离去,因为他们都不知再次相见会在何时。
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
1、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2、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3、出处:西汉·刘向《烈女传·卷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4、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5、舆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
6、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7、难将惶怖述,愁泪满胸襟。
8、他年长于韩愈17岁,深为韩愈敬重。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写恳挚的孝心与飞扬的情致,可说是传诵千古的绝唱。而此诗寄情山水,竟写得如此意象超奇,襟抱宏伟,实为难能可贵。扩展资料《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9、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10、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11、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1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3、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14、爱重情难忍,恩深复倍悲。
15、妈妈,母亲节快乐!愿天下的母亲付出有报,幸福到老!
16、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17、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18、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19、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20、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
1、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2、游子吟的诗人叫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祖籍平昌。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3、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5、《游子吟》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6、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7、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8、有一种母爱,叫“凯风吹棘”。
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11、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吧!
12、翠眉新妇年载送还家哭穿市。
13、别老母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在参加举人乡试时,屡试不中,无奈之下不得不离开老母亲,到外地谋生。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直至现在也是歌颂母爱作品中的不朽之作。
14、这首寓言诗是借双燕的遭遇讽劝那些不顾父母痛苦而独自远走高飞的人们。它还强调:想要子女对自己尽孝,自己就应先带头对父母尽孝;同样,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
15、体重如山岳,动止却风灾。
16、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17、这一句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