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端午节的诗歌
1、⽳枕通灵⽓,长丝续命⼈。
2、舣彩舫,看龙⾈两两,波⼼齐发。
3、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节时写的一首诗词。此时已是仲夏,盐梅佐酒,与众人共饮。祝百姓们越来越好,众大臣共同辅佐创造昌明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这么忠贞不那么后世子孙一定会福泽绵延。
4、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5、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6、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7、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8、⽃巧尽输少年,⽟腕彩丝双结。
9、章施⽂胜质,列匹美于姬。
1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1、今天,汨罗江被龙舟划浑
12、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3、何⽇玩⼭家。葵蒿三四花。
14、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5、画⿎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彻。
16、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17、鼙⿎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8、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9、释义: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20、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二、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古诗
1、赢得⼉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2、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3、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
4、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楚湘旧俗,记包⿉沈流,缅怀忠节。
6、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7、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8、⽔底深休也,⽇中还贺之。
9、端午(宋•文天祥)
10、端午节的怀念回到吃粽子的家里回到挂菖蒲的门前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回到诗歌本身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打捞也罢,求索也罢龙舟再快,也不过是时间的一枚梭子端午节,中国老百姓自发地一个节日几千年地打捞几千年地存在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一个伟大的主题一个伟大的身影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求索的头颅至今伫立江边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11、渔家傲(宋•欧阳修)
12、⽯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13、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14、事古⼈留迹,年深缕积长。
15、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16、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17、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18、这一年端阳节,友人邀请欧阳修去做客,席上,欧阳修作了这首词。该词的上片描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营造了端午节喜悦的情绪,下片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雄黄酒驱邪的场景。全词反映出词人过节时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19、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20、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三、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1、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2、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青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午日观竞渡边贡〔明代〕
3、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4、花心动(宋•史浩)
5、(清)纳兰性德
6、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8、和端午(宋•张耒)
9、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10、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11、下⾯,我们把在网络上搜集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与⼤家分享,喜欢就果断收藏吧。
12、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13、细葛含风软,⾹罗叠雪轻。
14、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15、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6、《乙卯重五诗》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看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