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远影碧空尽全诗(118句集锦)

2024-03-22 10:06:22 59 0

一、孤帆远影碧空尽全诗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写友人已经离去后,诗人伫立江边远眺的场景。只见孟浩然乘船在江中顺流而下,李白以目相送,船越行越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蓝天尽头遥远的水天相接处,最后只能看见长江仿佛是流向天边。这两句诗意蕴深远,李白在江边伫立良久,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就像他在《渡荆门送别》的那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原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是: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全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八两已干谁醉也?三杯再饮汝能乎?

5、冬日还乡燕飞兄招饮熙园,岳麓诸子同赴,旋将言别心戚戚焉!因集王孟联句遣之

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7、集句写即将元旦,分韵“天”字

8、译文: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10、《黄鹤楼图》为明代宫廷画家宋正文所作,构图仿南宋“院体”山水界画的布局法,建筑物描绘细致工整,坡石、野草、松柏以浓重、粗犷、写意的笔法画山,是显著的明代山水界画的格法。此图描绘大雪后的黄鹤楼,银装素裹,气势雄伟。主楼内数雅士正展开画轴赏鉴品评,回廊上游人和山门前纷至沓来的旅客皆仰首拱手目送仙人乘黄鹤而去,气氛极为肃穆庄严。

11、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典型的忘年交。那时,李白刚出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3、鹧鸪天•党日活动参观湘南暴动纪念馆

14、碧空尽:在碧蓝的天空消失。尽:消失。

15、《唐诗选胜直解》中赏评道:首二句将题面说明,后一句写景,而送别之意已见言表。孤帆远影,以目送也;长江天际,以心送也。极浅极深,极淡极浓,真仙笔也。

16、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17、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1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9、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2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全诗诗意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2、三四句的诗词大意为:“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这首诗是唐带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词原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暴动当年发义章,风云翻涌满三江。智摧朽木标青史,勇拓重防破鬼墙。

4、古琴曲《窗含西岭千秋雪》一行白鹭上青天!

5、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6、寒烟委地趁斜阳,扶翠摩霜终可见。

7、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与友人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阳春三月,友人孟浩然与诗人挥别于“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乘棹东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于碧水蓝天之际,诗人却仍久久伫立,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能载着他的深情,伴友人远行。全诗意境阔大,情深意挚,不愧为一首传诵千古的杰作。

9、古琴曲《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

10、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尽意思:尽头,消失了。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11、华仔诗话|李白《渡荆门送别》:年轻的李白,离家远游,从此改变了中国诗歌的历史

12、燕飞兄宴请东遨老师席上分韵得“碧”字,集前人句遣怀:

13、燕飞兄宴请东遨老师,席上分韵得“碧”字

14、绿树村边合,清泉石上流。

15、野径向云深,松窗盈嶂碧。

16、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赏析,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17、请在文末留言,精彩留言将有机会获得我们的精美礼品哦!期待你的回答!

18、(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作者是谁?

19、(5)“广陵”指的是哪个城市?

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绝,诗中描写怀乡之情的句子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孤帆远影碧空尽全诗诗句意思

1、天际流:流向天边。

2、自卑但信高山陡,自迩而跬远道长。

3、注:禅衣岭,在沩山东麓,岭下相传为唐诗僧齐己出生地。

4、 “孤帆远影碧空尽”借景写情,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此刻,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注视着那渐行渐远,以致于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处的一片孤帆,他的心早已随船而去了。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啊!“唯见长江天际流”紧承上句,写出诗人在帆影消失后的感受。

5、(浪漫诗派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6、(1)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送别的时间:;故人的去向:;以及送别的场景:(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2)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参考答案(1)黄鹤楼烟花三月扬州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2)送别的地点是名胜黄鹤楼;送别的时间是“烟花三月”的春天;朋友的去向是东南形胜的“扬州”;送别的场景是孤帆、碧空、长江……诗以绚丽的春色和浩渺的长江为送别的背景,渲染、描绘出了一幅情丝不绝、色彩明快的送别画。

7、(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作者属于哪个朝代?

8、挂杖无钱何处赊,翻身顾影交相惜。

9、宴息花林下,江连暮雨愁。

1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每日一诗

11、行吟故旧少垂青,坐看芳华终化碧。

12、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13、(4)我国四大名楼:山西鹳雀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

14、李祥霆先生为满族人,自幼喜爱音乐、文学以及绘画,中学时学习洞箫并对古琴产生兴趣。一九五七年,十七岁的李祥霆先生赴京拜古琴名家查阜西先生为师,同时师从溥雪斋先生、潘素先生学习绘画。

15、(6)被誉为“诗仙”的是谁?

16、△本期朗读者:纪利。点击报名:朗读者|招募

17、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18、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9、隔岸少陵思助兴,可怜江上未归帆。

20、岳麓红枫半卸妆,凝霜爱晚胜沧浪。

四、孤帆远影碧空尽原文

1、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2、作品每次不低于3首(副),文赋不限字数。

3、轻云漫舞引风追,雪映蓝天日暮垂。

4、华仔诗话|祖咏《苏氏别业》,山中别墅,勾起了我的归隐之心

5、如同大块在吾肩,社稷家山俱睥睨。

6、紫外光推江水逝,红云一抹成天际。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1)

8、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9、疏林高下半青黄,幽径北连千嶂碧。

1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11、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12、在柳絮如烟的三月去往扬州

1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

14、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5、一九五八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吴景略先生学琴。李祥霆先生一九八九年赴英国剑桥大学作古琴即兴演奏研究,并以客座教授的身份教授古琴和洞箫。他的长篇论文《古琴即兴演奏艺术》初稿即写于这一时期,本书中所收为二〇〇一年修订稿。

16、萧瑟草何衰,别离歌愈哽。

17、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18、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19、所有作品要求原创,文责自负。可附简历、个人照片。

20、华仔诗话|祖咏《望蓟门》: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五、孤帆远影碧空尽全诗原文

1、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知识学酷~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比较有名的诗句了,我们都应该学过,全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5、你好,下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唐代李白原文:《黄鹤楼之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拭镜痕生心困,凭栏夜重寒频。围炉听雨付萦身,免了无端愁窘。

7、全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9、向冷沉渊炼玉寒,凌高抱剑飘衣袂。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11、(5)一天中最适合学习的4个黄金时间段!赶紧提醒孩子!

12、情深所致,李白挥笔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抒发了对友人孟浩然的眷恋不舍之情。

13、(7)作者属于哪个诗派?

14、须符合格律要求,新韵请注明。

15、限古典诗、词、联、曲、文、赋。

16、休怜翼上霜,怕阅人间景。

17、全诗意境阔大,情深意挚,是一首传诵千古的杰作。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品一品~~

18、肩腥雨,救危亡。山山水水载辉煌。头颅莫讶轻抛去,血染红霞日月长。

19、这句诗出自《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

20、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六、孤帆远影碧空尽全诗

1、际夜转西壑,长河没晓天。

2、(5)“广陵”指的是哪个城市?扬州

3、2017年12月28日,贺燕飞先生在河西熙源大酒店设席,一众诗友为熊东遨先生南还广州饯行。胡静怡先生提议,以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分韵,主题不限:

4、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尽释义:尽头,消失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出自于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5、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后一句是: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全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今天我们来听的这首曲子来自李祥霆老师的古琴专辑《唐人诗意》。

7、央音考证报名13991896719

8、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有“隐之于体,义主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之说,意在主张诗歌应讲究含蓄,有言外之意,不要将心中之意直白说出,而应是潜蕴的,借他物从旁的部分流露出来。无论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都应力求含蓄蕴藉。含蓄美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学的重要方面,尤其在中国古诗人的眼中只有含蓄的诗,才能加深诗意,拓宽诗境,扩大诗的张力和容量。李白的这首诗,堪称高度含蓄的典范之作,它既没细数情多深、意多长,也没陈述自己伫立江边以目相送的时间多久,但收到的艺术效果却使人深感其中之一往情深、诗味浓郁。由这首小诗,我们或许可以总结一个规律,就是抒情短诗末尾宜用含蓄笔法,只有末句精巧含蓄,才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境,耐人咀嚼。

9、运用了借代的修辞。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表达了诗人与老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10、百支酒令如军令,满座功夫胜老夫。

11、(2)资深老师整理9种古诗词鉴赏常见情感及分析套路,建议收藏!

12、这首《流水》由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被载入美国旅行者1号上的铜制磁盘唱片,目前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管平湖先生的音乐也成为唯一一首传播入宇宙空间的中国音乐。《流水》和《高山》自唐代开始从中国十大古曲《高山流水》发展而来。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13、何方堪忘迹,以筑烟霞宅。

14、一涧瀑声清,数峰云衲远。

1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16、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17、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18、诗翁有意抛砖玉,引续方君作馆东。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