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诗歌鉴赏
1、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2、渲染气氛、环境,交代人物身份
3、乐昌公主与丈夫失散后凭借每人一半的镜子重聚,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相会。
4、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6、(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7、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8、(2)赏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9、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此乃大事
10、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
11、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12、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13、《古典诗词鉴赏》51《过故人庄》孟浩然
14、抒情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5、《古典诗词鉴赏》56词的演化过程
16、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17、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18、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多角度写景
19、烘托人物心情突出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20、抓情感语“情感语”是指古诗标题或正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
二、古代诗歌鉴赏心得体会
1、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2、③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3、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节思想内容的评价由诗眼入手。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过香积寺(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5、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6、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来表现秋的来临,并寓情于景,把主观和客观、景和情融合在一起。
7、东晋谢道韫曾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女子善于吟咏。
8、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10、原指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因人们常以美女喻月,故也称月亮为婵。
11、《古典诗词鉴赏》11《诗经·唐风·山有枢》
12、古诗常用借代、互文和互体修辞。
13、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4、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15、离情别意的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杨柳(留)
16、语言不留雕琢的痕迹,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17、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如,李清照长于婉约词,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词;苏轼以“大江东去”的豪放著称,却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般凄惋之作。
18、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19、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②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0、隐居闲适的意象:菊花、东篱、五柳、三径、渔樵、渔父、乌巾、终南山、采薇、东山
三、古代诗歌鉴赏方法
1、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2、《古典诗词鉴赏》45《出塞》王昌龄
3、既然说不同,拿出同样其它作品来比较分析作品对各时代的参考和影响价值鉴别。
4、作者在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得很巧妙。
5、气势雄伟,立意奇特。此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
6、思家思乡的意象:月亮、莼羹鲈脍、双鲤、捣衣、促织、捣衣、鸿雁
7、正面(侧面)描写直接(间接)描写细节描写;细描与白描
8、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9、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外还有嗅觉
10、对有些写景佳句多加涵咏、玩赏,品出兵精微的诗艺。
11、在诗词里常用“谢家”做典故,意思也不尽相同。
12、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观点认识的词语(或句子)。它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抓住诗眼有利于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
13、鱼未惊钩闻鼓出,鸟因幽谷傍人飞。
14、古代诗歌鉴赏必看丨80个文化典故,信手拈来即文章(上)
15、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远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16、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1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8、④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靡靡之音。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9、总的来说,诗歌鉴赏主观题考点相对稳定,主要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诗歌语言考点和表达技巧考点常常融合在一起考。
20、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是无晴却有晴”是诗眼。
四、古代诗歌鉴赏有哪些方法?
1、从相同作品的意境中区分鉴别,抓住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2、后用来喻指国君或受尊崇的人,也指帝都,如王勃《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3、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4、《古典诗词鉴赏》58《生查子•春山烟欲收》牛希济
5、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
6、《古典诗词鉴赏》27《回车驾言迈》
7、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8、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9、后二联诗人满怀深情地说,他身在边镇,心在京城,耳听着戍卒唱出的通宵不绝的歌声,眼却遥望着朝廷燃起的彻夜不息的烛火,殷切期盼尽快回到长安,值此新春之际,举杯献酒,敬祝皇上寿比南山。于此诗人引颈急待,几欲插翅归去的情态,企望重新来到君主身边,再次受到信任的思想,表现得传神尽相、淋漓尽致。
10、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11、动景和静景远景与近景实景与虚景
12、记叙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13、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14、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15、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排比、对比、
16、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1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8、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
19、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20、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五、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1、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借古讽今,物是人非,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壮怀激烈。
3、《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
4、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人妇、商人妇、游子妇、劳动妇女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宫怨诗专写宫中的失宠后妃以及宫女的怨情。
5、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6、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7、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⑤行文结构:线索,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埋伏笔、承上启下
10、二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会的……思考。
11、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12、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
13、《古典诗词鉴赏》33陶渊明《饮酒·其五》(上)
14、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5、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6、叠词一般指含有重叠字的词。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17、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
18、杜鹃鸟牡丹西风舟西楼捣衣饮酒登高凭栏英雄美人月亮鸿雁梧桐流水猿猴乌鸦菊花松、竹、梅莲鹧鸪柳树蟋蟀抱柱问鼎请缨折桂咏絮吴钩白云苍狗莼羹鲈脍庄周梦蝶采薇青眼烂柯青鸟梨园精卫泰斗抱璞掣肘献芹执牛耳红豆秦晋鸡肋杜康彭祖孔方兄陶朱祝融逐鹿羌笛琴瑟连理枝比翼鸟长亭南浦芳草芭蕉冰雪香草
19、郁葱千里绿阴肥,涧水萦纡一径微。
20、眼见客愁愁不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六、古代诗歌鉴赏
1、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2、(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3、切入点二看作者,看注释,知人论世
4、注: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者,原指汉终军。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
5、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6、(1)译文: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此中当自有真意,要辩论已忘言
7、(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8、如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你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9、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10、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11、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3、元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5、战争军旅的意象:请缨、羌笛、楼兰、投笔、长城、柳营
16、情感数量的异同,是多种情感还是单一情感。
17、“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