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诗歌的技巧(79句汇总)

2024-01-28 12:17:18 59 0

一、朗诵诗歌的技巧

1、我去漂移的岛屿上探测雪的深度。

2、在朗读中注意力集中,排除干扰,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朗读中,倾注在朗读的作品中,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播音、主持、朗诵、说书、讲故事、播小说、有声读物播讲、语言表达……这些是不同的语言艺术类型,尽管有一些可以相互借鉴之处,但也有很多特有的方法。

5、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6、在《诗经》中有“诗言志”的说法,诗人通过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是在自己的心情最激动、感情最饱满的状态中将这种思想感情抒发出来。再加上诗歌受篇幅的限制,一定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将最丰富的情感和最深奥的哲理表达出来,所以诗歌在表情达意的时候极其鲜明强烈,字里行间的思想观点热情洋溢。这就要求朗诵者的情感是丰富的,在朗诵的时候需要激情的发动和强烈的感染力。

7、大地在地平线上打印出马群般的

8、其诗歌的韵律形成富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朗诵起来可以造成因情赋声、以声传情,从而达到声情并茂,增强抒情色彩。

9、问题:怎样诗歌朗诵,诗歌朗诵有什么技巧回答:技巧是:把握感情与线索,气托声来吐字情。面部表情要到位,手势辅助不可缺。李默然的朗诵技巧:气推声,声带字,气声相助字才清。记住“现在又事儿,嘴上有劲儿”

10、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到,只有深刻的思想,没有想象的意境是不能形成诗词的,只能称之为论文;而只有环境的描述缺乏深刻的寓意也决不能称为好诗。所以要求朗诵者在朗诵诗词的时候必须具有两方面条件:一是鲜明的思想,充沛的激情;二是丰富、生动而具体的想。

11、吐字清晰,铿锵有力

12、那首《倒带》依然余音绕梁

13、轻舟——已过——万——重山。

14、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再听朗诵的好作品,就会比“为听而听”能学到东西。

15、歌谣诗基本上是针对少年儿童而创作的诗歌,歌谣诗一般想象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这就要求朗诵时要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的特点,语调或轻快,或绵软;肢体、眼神可适当辅以动作配合;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16、还有要跟着作者的感情走,在关键的地方把好脉络,调动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才能有抑扬顿挫之感,听着有音乐之美。所以朗诵者的感情调动也是至关重要的。

17、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18、石景山区文化志愿者在舞台上朗诵诗歌

19、想朗诵出好听的作品需要的条件:

20、a)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二、朗诵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1、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

2、诗歌的韵律大体分为十三类,具体的类别带有极强的专业性,考生不用在现在掌握,但要注意的是儿韵在诗歌中很少见,一般会出现在儿歌和民歌中。

3、(2)从标题开始要逐字逐句地分析清楚、揣摩透,每一句话表情达意的需要都要把握准。

4、古诗文诵读要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诗歌的诵读,节奏的停顿尤其重要,节奏停顿要注意连而不断,并且要注意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作逻辑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一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悲伤时慢。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5、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

6、习诗歌朗诵必少环节要朗诵首诗必须掌握朗诵技巧音调高低、音量、声音强弱、速度快慢比、起伏、变化使整朗朗诵诗歌技巧:

7、诗歌朗读的关键在于技巧,或在于理解力,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又失之偏颇,还有比技巧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感。情感是诗的基石(如明代谢榛《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道出了诗歌的本质),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情感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

8、它们把自己封闭在冰的薄膜后面。

9、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入诗: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10、了解了诗歌的特点可以使我们为朗诵好诗歌做充分的准备,但仅仅有这些还不足够,我们经常看到诗歌作者本人在朗诵自己的作品时效果并不好。按理说他对自己的作品是最了解的,是最能陶醉于其中的,但由于他不善于运用朗诵技巧,表现出来的东西就缺乏艺术的感染力,打动不了观众的心灵。所以说,要朗诵好一首诗歌,除了对作品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和表现手段。

11、春风轻轻得在我们耳边呢喃着草木物语,

12、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13、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朗诵时也就不必拘泥于格式,但要理解诗意。也就是要求我们声随情动,在朗诵时要能领会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对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14、比如《春晓》这首诗,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处处闻啼鸟”的“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

15、要有朗诵的基本常识,什么时候換气?什么时候气体下沉?什么时候要低吟浅唱?什么时候要慷慨激昂?要有一个再创作的态度,拿出自己最好的声音,一定能朗诵好。

16、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17、学过播音主持的人,普通话是很标准、声音是不错。可是我们在听一些学过播音主持的人“朗诵”的作品时并不觉得很好,感觉是在“读书、念字”,基本是一个模式、都差不多,因为他们习惯了四平八稳的保险调,就是通常说的“播音腔”。他们太在意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了,以致于朗诵作品时在吸引人的感觉方面可能还不如没有学过播音主持、没有形成不好模式的人朗诵得好。甚至听到他们有一些语言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停连运用得不合适;尽管学过播音主持的人一般都学过停连,可是很容易在停连方面出现问题)。听朗诵作品听的最主要的是吸引人的感觉,而不只是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做得多到位,我们不是在听新闻、也不是在听专题。

18、体味诗歌的侧重点。

19、这简单的四句诗表现了丰富的斗争经历,对革命历程做了高度的概括,用大幅度的跨越一下子点到了事物的本质。这同时也对朗诵者语音的干练和情感的干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朗诵的时候无论声音、字音、语气都不能拖泥带水。

20、古典诗词鉴赏口诀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语言风格有特质,术语种类要记全。

三、朗诵诗歌的技巧视频

1、孤雁成行人很惆怅可心还要飞翔

2、朗诵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将每一个字,都要实实在在、清清楚楚、扎扎实实地送进每位听众的耳朵里。任何一个字都不能是轻飘飘的、随便地吐出来,一定要有精神头,每个字都要有力度。

3、2注意几种关系的处理对仗关系在诗歌朗诵的时候经常可以碰到对仗关系的诗句,要么是上下句相对,要么是相同的词与词之间相对,这有点像生活中的对联。例如:

4、声音是很有「表情」的,不过一般人并没有特别注意它。仔细想想,我们经常能借由别人的说话声调与语气中,探知他人的喜、怒、哀、乐。这也就是所谓的「声音的表情」,用来表达诗情的一种方式。

5、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此外,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来体现节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6、古体词在节拍上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但有的时候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也可以稍做灵活处理: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在朗诵时的顿歇为: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7、朗诵诗歌必须要知道诗歌朗诵哪几句是高潮,哪几句是侧重点,‍‍要注重作品中比较关键的部分,‍‍注意作者在哪些部分意念和感情最多。‍‍注意作品才能触景生情,在朗诵的过程中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8、c)平调。,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9、说普通话,音准调正

10、诗歌朗诵拍摄技巧主要是选一个符合诗歌的背景然后配一个轻柔的背景音乐,然后开始拍摄朗诵内容,背景音乐声音要小!

11、4诗歌的意境需要朗诵者的理解来表现。

12、新体诗由于诗句不整齐,所以在朗诵的过程中断句处理比较自由,可长可短。而且在掌握诗句的轻重、快慢和断连上要根据诗的内容找到统一的节奏,这就需要运用在“朗诵的准备工作”一章中所谈到的逻辑阅读技巧了。

13、音韵是诗歌富有音乐性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古诗词,必须押韵合辙,就是说在每一句诗句的末尾或隔一句的句末字都必须落在相同或相近的音节上。如果考生的归音比较好,那么在朗诵的时候听上去自然就和谐优美,如果考生本身的语音基础不是很好,朗诵诗歌就很容易暴露自身的这一弱点。

14、我们不仅要能听出别人朗诵的作品好在哪儿(这样才能学习借鉴),也能要听出自己的作品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15、由此可见,在朗诵诗歌的时候需要朗诵者在内心充分依据诗句进行想象,而且诗歌在想象上还具有夸张的特点,所以在想象的推移和变化上具有极大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朗诵者迅速地展开想象以表达诗歌的跃进性,表现诗歌的开阔、豪迈、热情和奔放。

16、朗诵艺术就是以上各方面修养的综合体现,缺少哪一方面的修养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朗诵者。

17、南来的大雁北去的风,心中想念毛泽东。

18、失去了内在的感情基础,单单依靠技巧来支撑,听众听起来就必然会感到"做作"了。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自信。

19、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0、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四、朗诵诗歌技巧如何抑扬顿挫

1、而我的心再伤也只不过泪流两行

2、起是叙述的起始;承是承接发展;转是转折;合是总结。所以在朗诵的时候开头不必太强调,中间也一定要为后面的转折和总结留有余地,在总结的时候才是感情和语气的高潮点。这样处理就会将作品的层次、发展表现出来,而且也有内容有重点。

3、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直接叙述事件。例如:

4、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有千差万别的。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

5、这个问题其实是挺复杂,也是挺简单的。主要还是看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对文章写作人的所处环境,所持的心情,都有关系。

6、(2)起承转合诗歌的句子和句子之间常有起承转合的关系。

7、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8、诗歌朗诵时,除了不同类型诗歌的朗诵技巧需要掌握以外,还要根据诗歌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只有综合地运用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才能把一首诗歌朗诵得犹如聆听着一曲美妙的乐章……

9、例如《我的“自白”书》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就像诗中“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句,“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还有“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诗读到最后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10、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11、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

12、深刻理解诗歌确感情基调,使用标准普通话,吐齿清晰,适当停顿,但不要随意停顿。适当重音,语速根据心情语况时缓时急。把握住语气语调,注意仪表仪态及动作。

1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4、(4)能合适地运用朗诵的方法朗诵出大家喜欢听的感觉(朗诵方法有很多,常用的都有16种。怎样合适地运用16种常用的朗诵方法是想朗诵出好听作品的朗诵者必须掌握的。

15、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16、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17、朗诵,一般都在舞台上,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技能。要有优美的语音、端庄的仪态、丰富的表情。朗诵者还可以适当化妆,可以运用灯光布景,可以进行配乐。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增强朗诵艺术的表演效果。

18、中国古体诗词节奏比较规整,节拍感很强,要求很严格。五言诗要三断,七言诗要四断。

19、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