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对此,会引发老人的伤心痛」

2023-12-19 13:08:26 59 0

一、孔子论语

1、对此,会引发老人的伤心痛苦,误认为自己是儿女的包袱累赘,甚至产生轻生厌世的想法。也有的年轻父母对子女期望值太高,经常恶语中伤,让子女失去了学习生活信心,我国每年都有青少年自杀身亡的案例,让人触目惊心。

2、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3、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4、听读名著:孔子《论语》阳货第十七

5、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6、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9、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10、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11、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12、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1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4、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15、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论语》中关于道德的有:

16、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7、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8、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9、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0、《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二、孔子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1、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2、)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

3、所以,在儒家学说中,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孝顺,对兄长是否尊敬这绝不是一个个人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天下是否太平的大问题。

4、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5、当然,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血缘关系作为社会纽带的作用日益减弱,孝弟与否的问题似乎也逐渐从社会退入家庭,从“法”的领域退入“道德”的领域。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制度的实行,很多家庭已无所谓兄弟姊妹,也就无所谓“弟”(尊敬兄长)的问题和观念了。

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好好读书,一读,再读,三读。

8、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

10、颜渊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听读名著:孔子《论语》先进第十一

13、《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了“语录体”,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南宋时,《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儒家“四书”。

14、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春秋》,谬矣’。于是论次其文。”《汉书·司马迁传赞》:“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以上几例,‘’论”与“次”与“辑”为同义连用,都是“编纂”的意思。

15、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6、解读: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17、至于“论语”两字该作何解,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语”字相对好理解,就是指孔子和弟子所说的话。但是对“论”字的争议就比较大了。

18、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19、听读名著:孔子《论语》季氏第十六

20、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三、孔子论语学而篇原文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3、从《论语》的记载及其他史料来看,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是颜回。可惜严回很年轻就去世了,孔子对此十分挽惜。而最讨的弟子是宰予,其思想行为完全悖离于当时儒学的价值观。其人生也很不幸,最后是参加叛乱被杀,为孔门所不齿。从《论语》的记载及其他史料来看,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是颜回。可惜严回很年轻就去世了,孔子对此十分挽惜。而最讨的弟子是宰予,其思想行为完全悖离于当时儒学的价值观。其人生也很不幸,最后是参加叛乱被杀,为孔门所不齿。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6、巧言令色,鲜矣仁。

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孔子说:“(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深层含义)孔丘说:“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孔丘说:“在污浊的社会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喻意: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不会(像其他的植物一样)凋谢的道理。比喻松柏坚忍耐寒的品质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这实际上就是《大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就是孟子去见梁惠王时所说的:“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中运转一样了。”(《孟子·梁惠王上》)。

10、小人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阳奉阴违。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论语·子罕》

12、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13、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4、孔子告诫我们,你是什么样的人,看你说的话就知道了。俗语也说,人三句话不离本行。就是说社会存在和个人修养,决定你的思想行为,当然包括语言。

15、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16、《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7、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20、《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四、孔子论语中的名言

1、所以“论语”的意思应是“编纂起来的孔子对话集

2、古典风范荡然无存,现代焦虑油然而生。

3、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4、就以上几种说法比较而言,可能还是班固的解释更为可靠。当代学者敖晶认为“编纂”义才是“论”字原本的含义。

5、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9、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0、遇事不察,是为人不够谨慎的表现,是处世不够明智的表现。

11、解读:告诫人们我们切不可妄自尊大,对知识保持一颗敬畏心。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