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涯若比邻的上一句
1、王勃这首诗,两联都用流水对,使读者不觉得它们是对句,只觉得像散文一样流利地抒写赠别的友谊,因而成为千秋名句。
2、从去年到今年,更加从容也更加平和,每一天去年的生活都历历在目,但每一天又有些不一样,又一次想在内心深处好好保护最热爱的你们,永远祝福,永远骄傲!
3、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达着“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谊,被后人一直沿用,比喻坚不可摧的友谊。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7、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8、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 《全唐诗》中。
10、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1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14、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5、科学营已经是第二次了,但每次依然是被举办方的志愿者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深深感动着。每项活动的圆满举行,都得益于他们在背后的奔走,深夜的灯光陪伴着他们的忙碌。为社团指导中心的同学们打call!
16、短短七天,我却认识了这么多青春活力的朋友,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唱歌,共同生活。然而,时间总是那么不讲情面,转眼间,我们已经到了离别的时刻。我们无奈,不舍,却不得不遵守规则。在这七天里,他们一声声的叫我“龙哥”,也偷偷地拍我的黑照。我们相处融洽,我以他们为傲。可是我还没有带他们去好好看看西安这座城,看着他们满怀期待的眼睛,我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希望在未来,我们可以在交大相遇,再续未断之缘,弥今日之憾。
17、(作者)王勃(朝代)唐代
18、未来可期,今后有缘再相见。
19、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20、海内存知己来源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二、天涯若比邻的上一句是什么 百度知道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2、今天,我们来欣赏十首唐代送别诗,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夜晚的查宿,多少次活动的欢笑和掌声,带给我的远超感动二字。面对着自己朝夕相伴的二班,面对着台下近三百营员,听着一声声“我要考来交大找你”,不免会有些失落,以后见不到这些人了……
5、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6、七天,日均两万步,每天一点睡,七点起。也许,每天的工作是很累,但是每一分钟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他们一起参观,和他们一起游戏,和他们一起在科学营中成长。在营员面前,我们不仅仅是辅导员助理,更像是大哥哥大姐姐,给他们在古都西安家的感觉。有人说,前程似锦意味着再难相见,但我还是想对五班的同学说:“祝你们前程似锦,未来可期,有缘交大再见!”
7、这几天的科学营活动,充实而又有活力。第一次见到这些稚嫩而又有活力的孩子时,每个人脸上都充满着期待和兴奋。破冰时大家从开始的不熟悉到现在打成一片,素拓时班级同学的团结努力,为共同荣誉的开心喜悦,赛歌会时的悦耳动听的大合唱,大家在活动中越来越成为一个集体。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10、这首诗的题目,在有些选本中题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就更明白了。有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做某县县尉,作者就写此诗送行,唐代的官制,一个县的行政长官称为“令”,县令以下有一名“丞”,处理文事;有一名“尉”处理武事。文丞武尉,是协助县令的官职。文人书简来往,或者在公文上,常用“明府”为县令的尊称或代用词,县丞被称为“赞府”,县尉则称为“少府”。这些名词,在唐诗题目中经常见到。现在诗题称“杜少府”,可知他是去就任县尉。
11、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14、另外,非常感谢主任团们的辛苦付出,他们比我们更辛苦,更努力,当闭幕式结束的那一刻,我们心中早已充满了成就感。
15、===========================================
16、今年是我第2次作为辅导员助理参与科学营这个活动了,认识了更多活泼可爱的同学们,自己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有了与去年不同的收获。希望以后可以与同学们在交大再会!
1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9、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20、将情景同感情结合起来就难了。
三、劝君更尽一杯酒下一句
1、低调低调,三班驾到,不要掌声,只要尖叫!
2、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3、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即使大家不在同一个地方,也像在一起一样。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相爱的人,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也心思想念能够一同观赏到皎洁的月亮。
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8、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
9、古文|唐诗宋词|国学经典|古代风俗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1、这是初唐文坛四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2、此诗第一联是点明题目。上句“城阙辅三秦”,是说蜀州是物产富饶的地方,那里每一个城市都对三秦有辅佐之功。下句的“五津”是蜀州的代用词,“风烟”即风景,此句说自己遥望蜀州风景。上句对杜少府说:你并是到一个边荒的地方去作官,而是到一个对京都有重要贡献的地方去作官。下句从送行者立场说:你走了,我只能遥望那边的风景。
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请别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初唐著名诗人王勃的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6、四海之内还有知心朋友存在,彼此虽然天各一方,也好象近在咫尺。我们志向一致,心意相通,友谊忠贞,所以我们不孤单不寂寞。
17、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诗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在写景。
18、天涯若比邻的上一句是:海内存知己。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19、图源/1~7班辅导员助理
20、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