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写竹子的诗,他对竹子有什么特殊的感情?(郑板桥(1693—176)

2024-03-31 12:03:51 59 0

一、郑板桥写竹子的诗

1、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文学家。名燮(xiè),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2、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3、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4、些小吾曹州县吏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囊橐萧萧两袖寒。《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而今再种扬州竹,秋风江上作鱼竿。这是他的诗作,疑是民间疾苦声

5、郑板桥写诗,题画诗很多,我最喜欢的这几首,写竹诗立根原在破岩中到任尔东西南北风。

6、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7、出自:清代·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8、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青山里,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同以前一样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9、出自:清代·郑燮《新竹》

10、郑板桥的竹画和竹诗,读来不仅仅是爽心悦目!

11、署“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相翁年学老长兄政”,“板桥弟郑燮写”。钤“郑燮”白文、“七品官耳”白文、“直心道坊”朱文、“郑为东道主”白文等印。

12、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3、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14、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15、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16、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处理邻里关系和为贵。通过诗,板桥的难得糊涂现好多人实习,吃亏是祖福好多人把他当做座右铭,所以我爱板挢画,更爱板桥诗。

17、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18、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19、诗句: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20、诗句: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出自:清代・郑燮《题画竹》释义: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

二、郑板桥写竹子的诗,他对竹子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

2、《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

3、启功题裱边:板桥画竹多得之于残窗粉壁,日光月影之中。故生动一如天然图画,然较眼前三竹,又多寄意瘦而劲秀,而拔欹侧,而准绳折转,而减清刚之气,其高雅操亦如板桥之为人。此图取象清劲,笔墨精妙,短长疏密,变化合宜,且屡见著录,题诗亦载于板桥集中允为乾隆任官时之佳作也。坚净翁启功敬识。

4、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5、艺术道ID:yszdao

6、乾隆十八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7、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8、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0、释义: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11、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12、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这是他的诗作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4、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知足常乐2026 Shanghai

15、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16、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17、出自:清代·郑燮《题画竹》

18、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9、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20、释文: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

三、郑板桥写竹子的诗竹石

1、白话文释义: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2、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清代・郑燮《新竹》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3、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4、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5、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6、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7、白话文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8、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9、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10、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

12、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