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非子名言
1、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2、(解析)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巧妙而狡诈的“机智”,往往会适得其反;拙朴的诚,才能最终赢得人们的信赖。
3、比如,《内储篇》利异条下有这样一则故事:大成午从赵谓申不害于韩曰:以韩重我于赵,请以赵重子于韩,是子有两韩,我有两赵
4、(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常可就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5、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6、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7、译文:防止奸邪的办法,最好是禁止产生奸邪之心,其次是禁止传播奸邪的言论,再次是禁止奸邪的行为。
8、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不然将适得其反。
9、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10、译文:不将房屋的裂缝塞住,却只想着将墙壁粉刷漂亮,一旦暴风骤雨来临,房屋一定会倒塌。
11、剧中,反复强调:从细节入手。既是假扮律师的图马斯的妻子的自我提醒,也是为了以此为借口,找到撬开男主嘴巴的榔头。
12、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
13、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14、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15、希望能帮助到你哈!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商君书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韩非子》
16、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17、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
18、这是对自我吹嘘、弄虚作假的至诚忠告。如果违反客观事实自我吹嘘,弄虚作假,必定会被事实揭穿,被民众识破。虽然时代更替,岁月流逝,但韩非的思想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19、译文:将便宜的东西放在幽静偏僻的地方,及时是曾参、史猷那样的高洁之士也有盗取的嫌疑,将百金悬挂在闹市,即使大盗也不会去抢夺。
20、只有实行法治,以法治国,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能遵法守法。相反,若贪赃卖法,举事不公,阿曲权贵,人民自然不服。
二、韩非子名言名句二年级
1、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3、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4、藏怨而弗发,悬罪而弗诛使群臣阴憎而愈忧惧,而久未可知者,可亡也。
5、译: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6、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7、(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蠹》。这两句大意是: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寻求粱肉;连一件完整的粗布衣服都没有的人,不会去期望有文采的锦绣。
8、不塞隙穴而劳力于赭垩,暴雨疾风必坏。
9、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10、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11、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12、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
13、孔子: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韩非子: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孟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4、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吹毛而求小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欲速则不达。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华而不实,虚而无用。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一手独拍,虽疾无声。慈母有败子。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凡治天下必因人情。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15、(感悟)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16、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17、(解析)这句话是对自我吹嘘、弄虚作假者的至诚忠告。欺骗性的自我吹嘘,不需要多长的时间就会被识破;掩盖真相、弄虚作假,不要多久就会被揭穿。
18、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19、(感悟)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篇。冶强指的是国家太平强盛。弱乱就是国家纷乱衰弱。阿就是不公正,偏袒的意思。这两句话的大意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
20、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三、韩非子名言100句
1、最先,不耻最后”。这虽是从我们这样外行的人看起来,也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假若一开首便拼命奔驰,则马力易竭。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处世金针了。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以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
2、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3、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
4、“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意是: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韩非子的同学李斯在其著名的《谏逐客书》写道“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和韩非子的话如出一辙,不知道是不是李斯抄袭的韩非子的。
5、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6、(感悟)出自《韩非子·饰邪》大意是:有小聪明的人不可让他谋划政事,只知忠于私利的人不可让他掌管法制。
7、阅读《韩非子》时注意两点:第韩非生活在战国末期,受百家争鸣浪潮的激荡,其思想虽以法家为主体,但多少也沾染了百家的色彩,这在书中时时有所体现。第可以结合相关著作阅读,历代集注《韩非子》以今人梁启雄的《韩子浅解》最为优异,该书不仅对每篇原著都有题解,而且还对各篇真伪作了考证。
8、就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来谈谈最近大火的电影——《看不见的客人》。
9、译文:君主犯下错误却不听忠臣的劝谏,而一意孤行,就会身败名裂而为人所耻笑。
10、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11、山大,不易跨越,但正因为其大,困难多,人们重视,小心谨慎,所以能安全通过。土堆小,易于跨越,但也正困为其小,不成其为困难,引不起人的注意,产生麻痹心理,所以往往反而被绊倒。
12、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13、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14、(解析)安全还是危险,在于是否能分清是非,而不在于力量的强弱。
15、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彼将代之。(怕臣民显贵,尾大不掉,功高震主,所以,中国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酷烈的屠杀)。
16、以目失镜就无法刮脸剃须为喻,说明身失道就不辨是非的道理,强调了立身行道的重要意义。
17、今日精选其中的12句经典名言,句句直白入心,教你看透人性。
18、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官场是恶虎相争的角斗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君王要紧握权柄,时时抑制、杀戮爱臣、贵臣)。
19、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20、感悟:韩非子的同学李斯在其著名的《谏逐客书》写道“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和韩非子的话如出一辙,不知道是不是李斯抄袭的韩非子的,呵呵。
四、韩非子名言小信成什么
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2、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政策和策略也应该随时而变。不论任何方法、措施都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况而制定的。没有不变的情况,也就没有不变的方法、措施。
3、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4、韩非深爱韩国,但不被韩王重视。入秦后陈书秦王攻赵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因弹劾上卿姚贾而致其报复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著有《韩非子》,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5、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7、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
8、译文:经常修剪枝叶,不能使枝大而主干小;枝大而主干小,就经常受不住风吹,经不起风吹,
9、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10、(感悟)自出《韩非子·说难》。这两句大意是: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
11、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没有制度、规则、法治的约束,没有人民的主权、治权,上下一日百战的戏会没完没了地上演)。
12、译:火的形状威严可怕,人们害怕不敢接近,因此很少被火烧伤;水的样子绵软柔弱,人们喜欢游泳戏水,因此被淹溺的人很多。
13、译文:使其不得越职,就不会有大权旁落或兼并权力的现象发生了。
14、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15、保守机密,慎之又慎。无论是政治决策、经济情报还是军事机密、科技成就,一切应该保守机密的事情都应该严守机密,谨防泄露,一旦泄密,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方面的重大泄密,将给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因此,今天仍有教育意义,每个人都要引为鉴戒。
16、以七国为锋,山海为锷,制以五行,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举世无双,天下归服,此为天子之剑
17、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拔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
18、如果这句话对一个年轻人说,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人生五味。但是对于一个饱经世事的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说是不言自明的。看过庭前花开花落,望见天上云卷云舒,时间和生活总会让人明白,人生是很简单的。最大的利益是简朴、简单,最大的福气是平安、安定。
19、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20、这两句体现了韩非主张变革的进取精神。如果头脑僵化,一味照搬过去的条条框框,而不思变革和创新,那是办不好事情的。
五、韩非子名言
1、韩非子出生于战国末时期,他是当时势力最弱的韩国的贵族,从小口吃,但是天资却非常的聪慧,虽然不善于语言表达,但是他的著作可谓是一个大手笔,非常的有才华,再加上他的见解也十分的深刻;他目睹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走入灭亡,于是向韩王说了自己关于治国的意见,但是韩王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韩非子非常的失望,不过却斌没有放弃,经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索总结终于找到了如何是国家由弱变强的方法,随后著作了《韩非子》,韩非子主张“法治并且也是法家代表人,后来秦始皇采纳了韩非子的意见,终于统一了中国,由此可见韩非子对中国历史意义的重大。。
2、韩非子以两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说明古代顾大体者不察寻细微,陷人以罪。现在可借用来说明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无论对待上级或下属,都要看大体,看主流,对同志持宽容的态度,不可故意地挑剔别人的缺点、过错,构人以罪。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亦作“吹毛求瑕”。
3、译文:君主言行浅薄,而将心意泄露无遗,行事不能周密慎重而失言泄露给臣下的,就会有亡国的祸患。
4、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5、《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提供了理论根据。
6、(感悟)出自《韩非子·六反》大意是:不被大山绊倒,却被小土堆绊倒。
7、以积怒而御积怨,则两危矣。
8、 是所谓道路以目,国人莫敢言。
9、(感悟)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意是: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10、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11、译文:君主不以法治理,那么智者就会有违法的言论,贤者在私下也会有不轨的意图。
12、(感悟)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这两句大意是兔子死了,再也用不着猎狗,就把猎狗煮吃了;敌国灭亡了,再也用不着了,就把谋臣害死。
13、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14、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15、译文:有形体的事物,再大的也是从细微起来的;存在了很久的事务,必定是从细微开始聚集起来的。
16、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专制统治者都不容许老百姓聚在一块,像秦始皇,三人聚议,必杀无赦)。
17、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18、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19、 当然不会,我换到了更有价值的东西,倒还要感谢那个人呢。
20、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六、韩非子名言
1、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2、比喻要定出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就应当客观公正,不受外来的干扰。
3、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除了君主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4、团结是一个老话题。事实上我们中国人虽然多,但却没团结合作起来。在国外人家都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这不就是说明我们中国人不团结,还经常搞“内讧”。联想到以前曾听说过一片报道:在一个国际学生夏令营的一次活动比赛中,单项比赛的冠军几乎都给中国学生包了,而在合作项目中,中国学生就都是自顾自,一点都不团结合作。就算有一个人能的第但总分却非常落后。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反思。
5、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
6、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7、卷十七诡使第四十五而敦悫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守法固,听令审,则谓之愚。敬上畏罪,则谓之怯。言时节,行中适,则谓之不肖。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8、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
9、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韩非子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韩非子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韩非子
10、(感悟)自出《韩非子·喻老》。这几句大意是:千丈长的大堤,因蝼蚁的洞而溃决;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毁。
11、(感悟)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大意是:以肉去除蚂蚁,不但没有把蚂蚁除掉,反而会引来更多的蚂蚁;用鱼驱逐苍蝇,不但没有把苍蝇赶跑,反而能招致更多的苍蝇。
12、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华言论及著作。
13、选自韩非的《韩非子》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14、原本已经很美好的东西,用不着再去刻意修饰,因为弄得不巧,反有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嫌。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自然生成之物,往往是最美好的,不须要再加以人工的修饰。或引用说明过分地雕琢绘饰,会破坏事物原有的天然风韵。
15、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16、(解析)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被欲望吞噬永不满足的人,可能一生都会困于烦扰痛苦中,得不到解脱。
17、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18、(解析)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俗话说:“勿多言,言多必失。”
19、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20、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1、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
2、译:法律的执行没有信用,则君主会有危险;刑责的施行不够坚决,邪恶的东西就会层出不穷。
3、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4、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5、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6、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7、韩非在这里以用刮骨疗毒方法根治大病作比喻,说明了君主能听进逆耳之言,严于律己,改正错误,就能挽救危亡的国家,换来长治久安的政局。
8、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9、(感悟)出自《韩非子·有度》。这两句大意是: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宦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困是小民百姓而遗忘。
10、(感悟)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概意思: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