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的成语开头(129句汇总)

2024-03-01 11:14:14 59 0

一、虎的成语

1、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豺狼虎豹、

2、选好学习平台,孩子学习当然事半功倍!

3、龙精虎猛: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4、龙化虎变——《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5、与虎谋皮、虎踞龙盘、骑虎难下、一虎不河、狼吞虎咽、虎背熊腰、酒虎诗龙、

6、调虎离山(diàohǔlíshān)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7、比喻出身高门贵族,富贵本自有,不待外求

8、虎背熊腰、虎变龙蒸、虎不食儿、虎步龙行、虎超龙骧

9、虎的成语和俗语。龙腾虎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将门虎子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龙行虎步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猛虎插翅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猛虎添翼比喻强大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10、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11、如龙腾虎跃、虎虎生威、将门虎子等。

12、鸱目虎吻、鸱视虎顾、垂饵虎口、春冰虎尾、打马虎眼、

13、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14、鹰扬虎噬——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15、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16、虎视眈眈、九关虎豹、龙腾虎跃、暴虎冯河、降龙伏虎、虎头蛇尾、如虎添翼、

17、养虎自啮、养虎自贻灾、养虎自遗患、一虎不河、

18、杨虎围匡——《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杨,通“阳”。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19、亦作“帮狗吃食”。比喻帮坏人作坏事

20、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二、虎的成语开头

1、初生之犊不畏虎——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2、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3、龙腾虎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4、绣虎雕龙——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5、降龙伏虎:比喻有极大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6、龙腾虎蹴: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7、敲山振虎——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8、潜龙伏虎、龙吟虎啸、龙行虎步、将门虎子、风虎云龙、为虎添翼、画虎类犬、

9、14个在其他位置:

10、龙蟠虎踞、龙蟠虎绕、龙跧虎卧、龙潭虎窟、龙潭虎穴、

11、骏波虎浪——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

12、形容像猛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

13、龙腾虎蹴、龙腾虎踞、龙腾虎啸、龙腾虎跃、龙腾虎踯、

14、饿虎扑食——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15、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16、伏虎降龙——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17、人中龙虎:比喻人中豪杰。

18、虎落平川——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19、带虎字的成语:狐假虎威、龙潭虎穴、狼吞虎咽、如虎添翼、马马虎虎、调虎离山、虎踞龙盘、虎视眈眈、龙盘虎踞、降龙伏虎、藏龙卧虎、生龙活虎、虎背熊腰、虎头蛇尾、谈虎色变、放虎归山、与虎谋皮、为虎作伥、龙争虎斗、骑虎难下、......

20、刺虎持鹬——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三、虎的成语解释

1、酒虎诗龙: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2、龙飞虎跳、龙化虎变、龙江虎浪、龙精虎猛、龙拏虎攫、

3、饥鹰饿虎、降龙伏虎、九牛二虎之力、酒龙诗虎、拒狼进虎、

4、初生之犊不惧虎——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5、龙跧虎卧——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6、虎落平阳、虎珀拾芥、虎入羊群、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虎视眈眈、虎视耽耽、虎兕出柙、虎体熊腰、虎头虎脑、

7、虎狼之国——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

8、虎口逃生——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9、熊虎之士:熊虎:猛兽。指勇猛之士

10、养虎贻患、养虎遗患、养虎自毙、养虎自残、养虎自啮、

11、虎虎生风:基本意思为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12、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13、虎不食儿——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14、虎的成语:虎头蛇尾、虎背熊腰、狼吞虎咽、虎视眈眈、龙争虎斗、如狼似虎、虎头虎脑、调虎离山、狐假虎威、饿虎扑羊、养虎自啮、卧虎藏龙、放虎归山、谈虎色变、虎口拔牙、猛虎出山、虎口余生、暴虎冯河、放虎遗患、如虎添翼、鲁鱼帝虎、狐虎之威。

15、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16、羊入虎群——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17、8) 虎不食儿: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18、龙腾虎啸——声势壮盛貌。

19、前门去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20、养虎自毙——见“养虎自啮”。

四、虎的成语好的寓意

1、出处:明·朱有炖《义勇辞金》楔子: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

2、众虎同心——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3、以肉啖虎——见“以肉餧虎”。

4、狼餐虎噬——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5、拉大旗作虎皮——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6、造句: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他~仗着他哥哥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7、虎背熊腰——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8、酒龙诗虎——见“酒虎诗龙”。

9、虎背熊腰: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10、养虎自残——见“养虎自啮”。

11、画虎不成——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12、饿虎扑食、虎尾春冰、虎据龙蟠、龙骧虎视、龙腾虎啸、狼虫虎豹

13、虎虎生风,读音hǔ hǔ shēng fēng,基本意思为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

14、龙行虎步——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

15、狼前虎后、狼飧虎咽、狼贪虎视、狼吞虎餐、狼吞虎噬、

16、谈虎色变——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17、拒狼进虎——见“拒虎进狼”。

18、甘冒虎口、狐假虎威、狐藉虎威、虎头虎脑、将门虎子、

19、虎据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20、虎而冠——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五、虎的成语大全四个字

1、狐假虎威,生龙活虎,虎虎生威

2、成语:虎头蛇尾(hǔtóushéwěi)

3、3)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4、老虎头上搔痒——比喻不自量力。

5、有虎有龙的成语有:龙幡虎纛、龙化虎变、虎跃龙骧、龙驰虎骤、龙睁虎眼、潜龙伏虎、龙潭虎穴、乔龙画虎、龙斗虎争、龙吟虎啸、龙拿虎跳、龙跃虎卧、龙虎风云、降龙伏虎、卧虎藏龙、龙争虎斗、生龙活虎、龙行虎变、擒龙捉虎、龙江虎浪、人中龙虎、龙威虎振、蟠龙踞虎、龙精虎猛、龙骧虎峙、如龙似虎、龙骧虎视、雕龙绣虎、绣虎雕龙、龙腾虎踞、龙潭虎窟、虎略龙韬、前怕龙,后怕虎、云从龙,风从虎、风从虎,云从龙、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6、冯河暴虎——犹言暴虎冯河。

7、2虎变龙蒸: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8、龙吟虎啸——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9、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10、狐虎之威——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11、虎视眈眈,虎头蛇尾,虎虎生威,虎踞龙蟠,虎背熊腰,虎掷龙拿,虎狼之势,虎踞鲸吞,虎尾春冰,虎略龙韬,虎穴龙潭,虎啸风生,虎头虎脑,虎卧龙跳,虎头燕颌,虎落平阳,虎步龙行,虎党狐侪,虎荡羊群,虎口拔牙,虎口逃生,虎超龙骧,虎兕出柙。

12、龙拏虎掷——犹言龙争虎斗。

13、放虎归山,养虎为患,虎口拔牙,

14、龙行虎变——《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15、画虎类犬——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16、如虎添翼,拼音是rú hǔ tiān yì,意思是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17、离山调虎——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18、生龙活虎,拼音是shēng lóng huó hǔ。意思是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老虎。

19、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20、狼前虎后——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六、虎的成语

1、龙争虎战——同“龙争虎斗”。

2、出处:《宋书·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3、龙拏虎跳、龙拏虎掷、龙盘虎踞、龙盘虎拏、龙蟠虎伏、

4、比喻做事起初声势浩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5、饥鹰饿虎——比喻凶残贪婪。

6、捋虎须——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7、造句: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致使不少好人受到迫害。

8、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这所大学卧虎藏龙,人才济济。

9、龙腾虎踯——同“龙腾虎蹴”。

10、三人成虎,我国古代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出处: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离市场很远,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1、正龙拍虎正龙拍虎”,为新贬义词语,四字中第二字为龙,末字为虎,龙虎相对,非常符合汉语成语讲求对仗或对称的规律。与成语“叶公好龙”、“指鹿为马”等词语在字面和组字规律上颇为相似,可谓异曲同工

12、虎踞鲸吞——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13、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其险恶。

14、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15、包含“虎”的成语共有265个:

16、成语:三人成虎(sānrénchénghǔ)

17、虎口余生、虎窟龙潭、虎狼之势、虎略龙韬、虎落平川

18、冯河暴虎、割肉饲虎、宫邻金虎、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19、出处:元·无名氏《飞刀对箭》:“这厮倒是一条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20、官虎吏狼、调虎离山、坐山观虎斗、虎踞龙蟠、狼似虎、拉大旗作虎皮、门虎子、画虎画皮难画骨、虎头虎脑、放虎归山、虎啸龙吟、养虎患、豺狼虎豹、九牛二虎之力、龙骧虎步、风虎云龙、虎视耽耽、虎口逃生、画虎类犬、养虎遗患、虎添翼、龙行虎步、打马虎眼、势成骑虎、羊质虎皮、饿虎扑食、燕颔虎颈、虎傅翼、虎口余生

1、释义: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放虎自卫——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3、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4、龙骧虎啸——喻气概威武。

5、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前门去虎,后门进狼、潜龙伏虎、

6、虎踞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7、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8、笑面虎——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9、势成骑虎——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