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120句汇总)

2024-01-04 09:41:45 59 0

一、孔子名言

1、孔子名言名句短小精悍,寓意深远,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诉自己所去的地方。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5、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6、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论语》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释义: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1、·吾道一以贯之。(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我的学说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

12、(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14、(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17、(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1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19、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0、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二、孔子名言英语作文

1、(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

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7、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8、念佛人个个身上都有佛光,神奇、不可思议!

9、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1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11、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12、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记得给好评哟,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互粉呗亲,@火星酒窖,谢谢支持。更多精彩关注微信marscellar。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14、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16、小不忍则乱大谋。

1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1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2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三、孔子名言100句

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2、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3、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4、(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5、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6、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出处)《论语·八佾篇第三》(译文)君主按照礼来使用臣下,臣下用忠心来服侍君主。

9、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1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13、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1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15、·言必信,行必果。(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说到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有结果。

1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9、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丘

20、·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出处)《论语·尧曰篇第二十》(译文)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四、孔子名言名句简短

1、·君子忧道不忧贫。(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担忧贫穷。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8、《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10、(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1、有教无类。——《论语》(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3、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14、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15、·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出处)《中庸》(译文)道不离开人而存在。如果有人离开人去修道,那他修的就不是道了。

1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17、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18、”以礼待人,以善处事。“不是孔子名言。”以礼待人,以善处事。“虽不是孔子名言,但也是孔子处世的哲学之一。孔子的处世哲学:以礼相待。“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第一)在这里“仁”是“礼”的核心;“礼”是“仁”的途径。

1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担心被甩掉。

2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五、孔子名言

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4、(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5、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7、《论语》一书是孔门教学的实录,其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启发教学的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

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1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3、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1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1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16、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1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9、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20、·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出处)《列子·黄帝第二》(译文)用心专一而不分散,就会达到神妙境界。

六、孔子名言

1、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出处)《礼记·植弓》(译文)子路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3、(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4、多少书画家,死在了这两个字上!

5、(出处)《论语·微子篇第十八》(译文)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

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7、·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10、(《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1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14、(翻译)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15、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7、·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0、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